崔佳星
摘 要:高效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永恒話題,是每一位教師永恒的追求。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打造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前置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對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高效課堂;作用
前置性學習,又稱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指的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前置性學習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有重要推動作用。下面我就前置性學習在構建高課堂效率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如何有效進行前置性學習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授之以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本”教育理念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求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要求給學生提供思考學習的空間。而前置性學習則為孩子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學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探索、實踐、學習新知識,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鍛煉了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以學定教,為教師教學找準基點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知道“學為中心,關注文體,落實語用”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我們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往往會出現把教學目標設置的過高或者過低,把握不準教學基點,對學生兼顧不全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大多數教師在備課是都注意了研究文本,努力設計出完美的教學思路,但卻忽略了研究學生,對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把握不準確造成的。
“前置性學習”是教師在進行一節課堂教學之前設計的一個環節,教師通過“前置性學習”反饋的情況,摸清孩子們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有效設置教學內容找準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如何有效進行語文前置性學習
(一)要求明確,內容簡明
前置性學習是為我們課堂教學做準備的,所以我們在組織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時目標一定要明確,避免大而化之,胡子眉毛一把抓,讓學生無從下手。比如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有老師設計了前置性學習的話題:“文中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仔細分析一下這項要求,我們發現對于孩子來說不難發現作者從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金小喇叭告訴大家冬天要來了這四個方面來寫了秋天的雨。但是對于孩子來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就是就比較難完成,由于要求不明確,學生的理解也不一,好學的學生可能會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完成,但是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就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草草完成或者干脆不寫。所以前置性學習的內容一定要要求明確,內容上要層層深入。
(二)內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多樣性
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讀、劃、查、思等方式順利完成前置性學習。同時,前置性學習不僅是教會學生學習,更要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展示,構建學習組織,讓學生在小組學習,與家長共同探究等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構建多樣的學習共同體。此外,前置性學習的內容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充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比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1)自讀文章,為趙州橋做一張名片;(2)試著為家鄉的橋做一張名片,讓別人了解家鄉的橋。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張張設計獨特,內容豐富的名片。通過名片制作,孩子們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鍛煉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調查過程中更鍛煉了實踐能力。
(三)內容難度適當,評價方式多樣
由于前置性學習是學生還沒有真正開始課堂學習之前的一項學習任務,所以在難度設置上不宜過難,防止學生出現畏難情緒,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內容設置要富有彈性和層次性,例如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或者是給不同題目標注相應的難度系數,讓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有所選擇。
在評價方式上本著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原則。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小組內成員互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等級性的評價。杜絕用分數去評價學生,避免給學生定性評價。
前置性學習是一堂課的開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課堂有所準備,提高學習質效,更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基點,成為連接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有效紐帶,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讓“生本”課堂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劉平.巧設前置性作業 構建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7(20):79.
[2]徐寧.讓“前置性學習”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J].基礎教育研究,20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