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菊
摘 要:在小班化教學活動中,打造助學課堂,助力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學會自主自覺、團結協作地學習,學會自己管理班級事務,處理班級問題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打造助學課堂,助力學生學習需要我們理清教育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教師角色;助力學習;校本課程;全面發展
2013年步入工作崗位就接觸到了有關小班化教學的相關理念,我們學校也緊隨這種理念的熱潮,投入到小班化教學的實踐中。在新課程標準大力推行的教育背景下,小班化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個嶄新而又廣闊的平臺,它能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在小班化的教育探索實踐活動中,要想讓學生發揮主體性,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或是在教育學的過程中發揚個性、展現個人魅力,都需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助力學習的平臺,這個平臺就是我們的課堂。只有給了學生一個充分平等自由的課堂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從而達到小班化教育的終極目標。
助學課堂是以生學為主、師教為輔的課堂。打造助學課堂,助力學生學習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開設助力學生學習的課程,進行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程整合。
一、轉變教師角色,助力學生學習
管建剛老師曾說: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詮釋的語文是偽語文。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教給孩子自主學習語文的方法,教會孩子他們所不懂和不會的知識,給予孩子充分表達自由的權利。而我們這學期傾力打造的助學課堂與這些老師課堂上折射出來的教育觀念不謀而合。本學期我們改變了原來人教版教科書上課文的排列模式,吸取其他版本教材中適合主題要求的課文內容,將每一主題下改編成七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三篇自讀課文,一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自由確定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
在助學課堂上,提倡小組合作,以優帶劣。優等生幫助后進生,共同促進,相互提高。我們更多地把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尤其是語文的字詞基礎和課文誦讀,由小組長負責夯實檢查。語文助學課堂上,小組長指導小組合作完成新課的詞語認讀和課文合作朗讀,教師教授課文內容,小組合作完成課堂討論,聽寫完成后,小組長指導本組完成相互檢查和糾錯。小班化的教學方式讓班級內四到六人一組,便于學生自我管理和相互督促,更有利于老師查缺補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在自學課文的學習中,小班化中小組合作的優勢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根據精讀課文,教師搭建好遷移學生學習的橋梁,設計自學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我們班有一塊特殊的黑板,這塊黑板上由小組長負責記錄每一組中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的名字,如果該組學生作業全部完成將在黑板上畫上小紅旗,每個小組的組長都認真督促,每一個孩子也都不愿意黑板上出現自己的名字為小組抹黑。所以小班化教學提高了班級凝聚力,增強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二、走班學習校本,促進全面發展
學校推行校本走班制已經兩年有余,因為小班化的現實條件,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結合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和先天條件,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涵蓋面廣泛,門類豐富: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我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受教的群體是我們班的18個學生,人數不多,便于管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帶著孩子們用各種材料做紫菜包飯,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做得興趣十足。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們回家后還親手給家長做了可口的紫菜包飯,動手能力和對家人的關愛得到了詮釋和彰顯。我們還做了可口的水果沙拉,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水果沙拉給其他老師品嘗,臉上洋溢著快樂和開心。親自去調查研究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型,本學期安排了兩次大型的實踐活動:我是小小理財家和我是環保小衛士。孩子們走出家門,拿著自己的零花錢,去購買家里需要的東西,他們仔細地挑選,認真地計算著花費,有模有樣。孩子們在自己的總結中寫道:原來爸爸媽媽買東西這么辛苦,原來我們平時吃的用的東西要花這么多錢。孩子們像一個小大人一樣走遍小區的角落,仰望濃煙翻滾的天空,他們拍下自己發現的環境問題,記錄下自己發現的破壞環境的現象,提出自己的建議。他們在總結中寫道:我們周圍的環境已經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我們要做一些事情來保護環境,還地球一個湛藍如水的天空,清澈見底的河水……
小班化教學的實施面臨著很大的現實壓力,生源眾多,層次不一,師資配備等對于小班化教學的開展都是巨大的挑戰,就是在這樣的挑戰下,學校克服困難,努力讓每個孩子擁有更多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的機會,小班化機制博得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家長的認可。我們都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馬明.論小班化教學中“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25):40-41.
[2]吳永軍,周彥.我國小班化教育發展的問題與應對[J].中國教育學刊,2017(5):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