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波 李毅
摘要:公司的運營目標是營利,營利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公司產品的營業額,二是公司的各項支出即運營成本。所以,要想利潤最大化,控制成本是關鍵。本文從制造業的采購管理出發,分析采購管理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提出相關建議,為公司降低成本。
關鍵詞:成本控制;采購管理;研究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制造業水平及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越來越高。而高效的采購管理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還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加大盈利。
1.生產成本控制
1.1生產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生產成本即為生產活動中所產生的成本支出,可以直接或間接反映出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一般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企業的盈利就是產品銷售的收入減去各項活動的支出,所以管控成本就是在為公司創造效益。
1.2生產成本管理的方法
1.2.1建立預算管理體系
預算管理是指根據公司發展情況提前預算出公司未來的支出,將預算指標下達到各部門,要求其按照預算進行各項生產活動,對于超出預算部門需合理解釋。預算法可以提升公司的戰略管控能力,做到提前計劃,有的放矢。
1.2.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1)通過企業內部培訓提升員工的技能和職業素養,盡量減少人員管理的隱性成本支出;
(2)建立獎懲制度,通過激勵手段讓員工注重成本管控的理念,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在一起;
(3)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員工的潛能不僅對員工本身是一種提升,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資源的合理利用。
1.2.3提高產品質量
雖然說在某些方面,高質量的產品就需要高質量的原材料和較多的人力和時間投入,也就意味著生產成本的提高。但是辨證來看,低質量的產品會引起較大概率的返工,一旦返工就會影響正常生產,甚至有些較大的質量問題會引起停產,不管是返工還是停產對生產的影響都是很嚴重的,而且質量有問題的產品會使用戶失去信心,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所以企業應盡量避免因產品質量導致的成本增加。
2.制造業采購成本管控
采購是指企業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供應方獲取產品或者服務,以此作為公司的生產資源,保證公司正常運營,采購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訂購成本、采購管理成本、儲存成本和缺料成本,要想降低采購成本,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采購成本是采購管理的核心要點,所以,采購成本是與價格等要素具有關聯的顯性成本,很少有對供應鏈上的整體成本加以分析。整體采購成本包含顯性和隱性成本兩部分,顯性成本為采購交易中實際產生的成本,如材料、儲存成本等,而隱性成本在采購階段不一定存在,不過在某些條件下卻需要支出的成本,如缺料成本等。普遍情況下,企業的采購過程均存在隱性成本,且占比較大,但是只有當其真正顯露出來的時候,人們才會把它當成另一過程的顯性成本進行考慮。
2.1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大多指購買材料時所支付的資金,其總金額主要由所采購材料的數量和單價所決定,通常同采購的數量呈正比關系。因為單位采購成本通常不會隨著采購數量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在進行批量采購決策時,材料成本大多是同決策沒有關聯的成本;只在供貨商為了增加銷售量而采取數量折扣或者現金折扣等優惠措施時,材料成本才成為同決策有關聯的成本。所以,當采購企業想要取得價格方面的優惠時,就必須要承擔更多的儲存成本問題。所以,需要衡量采購成本同儲存成本間的聯系,并分析決定一個最為合理的訂購數量,從而實現生產成本的最小化。
2.2訂購成本的管控
訂購成本主要指對供貨方發出采購合同訂單所支出的成本費用,通常而言,訂購成本為企業為了達成一次采購而進行的各類活動的費用總支出,如差旅費等。訂購成本之中部分同訂購的次數不具有關聯性,如企業平時設置的采購機構的日常開支,這些成本被稱作訂購的固定成本;而另一部分訂購成本則同訂購的具體次數具有關聯,如采購人員的差旅費等,這些被稱作采購的變動成本。具體來看,訂購成本的管控主要從下面幾點著手:
2.2.1采購價格的管理
對于采購過程中的價格差異,采購部門要記錄在檔,及時比對,對于差異較大的部分,要及時做市場調查,了解差異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公司應該建立一個價格評審小組,對于重點材料,應該由評審小組進行分析,評價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同時對檔案記錄的價格進行評價分析。
2.2.2集中采購
對于制造業來說,集中采購是非常有必要的,集中采購是公司將各部門的需求整合,將原先較小的需求合為一個大的訂單需求,有利于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在議價時掌握較大的主動權,提高企業的價格競爭力,而且集中采購的采購數量較大,可以形成規模運輸,從而降低運輸成本。
2.2.3運輸方式
一般情況,制造業的原材料數量較大,運輸成本較高,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可以降低成本支出,運輸成本一般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如,交期不急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海運等。
2.3采購管理成本
2.3.1供應商管理
采購成本控制的關鍵是拿到具有優勢的價格,這就需要與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共同獲利。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價格,還有綜合考慮產品的質量、交期等。根據供應商的資質、產品優劣、交期因素對供應商進行評分等級,可分為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在采購時可根據材料的重要程度選擇一級供應商或者二級供應商。另外每種原材料都不應該只有一家供應商,應該根據原料的分類選擇兩家以上的供應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在一家供應商缺料的情況下,另外一家可以及時供貨,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2.3.2采購人員的管理
采購人員的管理,其實就是人力資源的管理,提高采購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對于成本的管控也是很重要的。專業的采購人員可以在采購過程中對價格、質量、交期等因素綜合考慮,找到最優供應商,為企業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對于采購人員拿回扣的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各個企業,對此,公司應建立采購績效考核制度,如,讓不同的采購人員去完成同一個采購任務,對兩種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最優方案,并對最優方案的員工進行獎勵,以此激勵員工。
2.4儲存成本管控
在制造業中,較為重要的儲存材料方法是ABC控制分類法,根據原料的種類、數量、價格等將原料分為A、B、C三類,進行分類管理。主要管理原則:A類原料為重要原料,采購成本占總采購成本的60%以上,數量在5%-10%,這一類材料是需要重點管控的,采購的時候要選擇質量好、交期好的供應商,確保質量和數量。B類原料是次要原料,其數量占總采購數量的20%-30%,成本占比也是20%-30%,此類材料在采購時要同時考慮成本和交期的問題,需要進行較有效的管理。C類材料為一般采購材料,數量占比60%-80%,價格占比5%-10%,此類材料需要考慮成本,對于交期可以稍微有延遲,在處理時比較靈活。
2.5缺料成本
缺料成本是因為材料供應中斷而產生的損失,主要包含停工等待物料的損失、發貨推遲的損失、錯失銷售機會而造成的損失以及商譽受損損失。企業通常都會保持一部分的庫存,也就是保險存貨,這樣是為了保障在需求量發生變動的時候,依然能夠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而保險存貨若是數量過多,也就需要承擔更多的庫存成本;若是過少,也就需要承擔更大的斷貨、缺料、失銷風險,即缺料成本則會更大。
延期交貨的應對措施主要有兩種:其一,在下次規則訂貨中把缺貨補充齊全;其二,采取快速訂購交貨形式。若是客戶同意等到下一周期再訂貨,那么缺料成本便不會因此增多,企業也就未承擔任何損失。不過,如果企業若是經常出現缺貨問題,那么就極有可能喪失部分客戶。若是采用快速訂購交貨形式,就會產生特殊購貨訂單以及貨物輸送費用,而特殊訂單所支付的費用相較于規則訂貨的變通處理花費更高,并且,可能還需要支付價格高昂、速度快的小規模運輸產生的費用,進而使得缺料成本增加。
3.采購質量管理與控制
一是內部損失成本,指在產品還未交付給客戶之前,在工廠內部發現未達到客戶需求的問題而產生的成本;二是外部損失成本,指產品已經交付到客戶手中,但是沒有達到客戶需求而造成的成本損失;三是品質鑒定成本,指為了達到與客戶需求相一致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和出廠前對產品質量所做的鑒定及檢查的成本;四是預防成本,指為了預防生產中的問題所投入的設備或人力的成本。在采購過程中需要根據采購質量成本,提前做好計劃,重視質量對成本的影響,防患于未然,努力通過提高采購質量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
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制造業水平發展迅猛,但是仍然存在著資源不充分利益,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本文從采購成本的管理控制方面入手,重點分析采購成本會生產成本的影響,希望相關制造業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加強采購管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丹.淺析生產型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7):114.
[2]孫佳.物資采購計劃管理對生產及采購成本的影響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7(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