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趙霞
[關 ?鍵 ?詞]紫砂;造型;明式風格;六方
傳統藝術是被歷史和人文包裹的,紫砂壺因飲茶而生,后受到文人青睞,從原始的造型中誕生出藝術創作的土壤,這同樣離不開歷史和人文的融合。文人喜歡紫砂壺,其實是喜愛有茶相伴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明顯區別于其他階層的精神境界。一旦脫離這種生活狀態,藝術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傳統紫砂在過去受到文人的青睞,從一件普通的日常使用的陶器,化身為具有審美附加價值的紫砂工藝品,其關鍵就在于傳統文人所崇尚的那種精神境界并沒有隨著古典社會而消亡,相反其以文化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所謂的明式風格,正是這種傳承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
歷代有人喜愛紫砂壺,并不是單純喜愛紫砂的那一點實用價值,更多的是一種自古流傳下來的文人價值觀的體現,文化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對社會整體的道德塑造。傳統人文價值的體現,表面上是一種唯美唯雅的心態,但從中可以獲得自身對精神生活的認同,明式題材的很多作品就是從明式家具的造型、裝飾風格衍變而來的,這些造型以及裝飾都和生活息息相關,當人處于這些風格統一的審美元素環繞的環境中時,就會產生審美的認同,進而上升到文化的認同,這個時候審美和我們的民族文化近乎統一了起來,從而更容易為我們所接受。
例如在作品“明式六方”的形體塑造中,就包含了這種創作手法。這把壺從外形上看,集成了傳統紫砂壺的種種優點,壺呈六面六方,線條古樸雅致,每一個面都帶有一種從上至下的角度傾斜,整體形成一個弧度,從方形的壺面向中心處匯聚直至到達壺鈕。壺鈕似菱瓣,從中隱約能看到方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一種囊瓣均勻的圓潤,如同縮小的筋紋器,采用暗接無痕的手法同壺蓋鑲接在一起,上下過渡的線條圓潤,但從任何一個角度又都可以與壺蓋上的棱線形成連續,劃過蓋面即形成了六個傾斜圓潤的弧面。壺蓋采用截蓋樣式,讓上下的棱線得以通貫,采用無肩設計,線面直落壺底,所以整個壺身形成了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塊面之間均勻分布,但通過良好的上下連通使得橫向的視覺效果也顯得緊密,整體給人一種簡潔、流暢并且非常連貫的視覺感受。用明針處理過后的表面肌理則光澤可鑒,經過拋光的表面自然地形成光線的反射,更加凸顯出壺身上下曲線的轉折效果,既發揚了傳統紫砂素器光潤的效果,又融入明式的形體風格。
作品“明式六方”壺的壺流與壺把的布置并不是采用完全對稱的形式,但其前后的布局仍然兼顧了重心的平衡。壺流以棱線為筋,讓流身顯得非常有彈性。壺把線棱的變化處理在這前后搭配上顯得合情合理,看起來舒服,而具體到使用的時候,壺把的棱線也不會硌手,相較于壺流的線條更顯緩和,并且前后的線條也隱約帶有一種連續性,這在明式風格的造型中較為常見,雖然中間隔空,但卻給人一種線條無形中相連的感受,所以流把的實際視覺體驗趨向于一致,雖然不對稱,但仍起到了對稱的效果。
在明代,整體的社會風氣平淡儒雅、規矩和肅穆,形成一種帶有棱角的規范氣質,這幾乎成為一種時尚,明式風格就是在這一環境之中誕生的。在紫砂形體的塑造中融入這種元素,首先就要去了解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潮流,再根據自身的理解從中提煉出有用的東西加以塑造、改變,在一次次的實踐中轉化成創作者自身所有的經驗。
紫砂壺形體的誕生,離不開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脫離了整個社會文化取向的作品必將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我們追溯歷史,學習解讀文化,將過去種種美的元素以今天的形體語言表述出來,這就是作品“明式六方”的創作思考。
作者簡介:許趙霞,助理工藝美術師,1978年生于宜興,1992年進紫砂一廠,師從省大師張紅華,聰慧明敏,學藝頗精,擅長全手工制壺,深諳傳統器型。技藝精湛,風格雋秀,花器、素器各有特色,儀態紛呈。其壺品如藝品,恬靜淡泊,清高脫俗,有傳統風韻,兼具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