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彬
潮州手拉壺具有濃郁的中華文化韻味與潮州地方風俗特色,其創作更是不斷結合時代的因素進行創新,其創作工藝也在不斷融合中西文化,融入了很多的現代元素,這也是為什么潮州手拉壺可以獲得大眾認可的原因。因此,對于潮州手拉壺來說,“不斷創新的精神”是值得一直保存下去的,更需要當代匠人的繼承與發展,進而把潮州手拉壺發揚光大。
一、潮州手拉壺的文化傳統
潮州手拉壺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圓”的深意,圓已經成為潮州人的生活基本準則,也是潮州人為人處世之道,更是潮州人的意境的體現。圓代表著潮州手拉壺的文化傳承,它不單單是制作工藝的一種技術,更是潮州人賦予的特殊精神內涵。
手拉壺的制作離不開對圓的追求,從壺的造型與特質來看,圓也成了制作工藝的重要環節,壺肚子的圓與不圓不僅僅代表著工藝上的精湛與否,更是表達了制壺者的情感。“圓”作為一種制壺文化,已經深入匠人的心間,更是潮州人從古至今的生活法則,潮州手拉壺的圓也代表了潮州人的圓滑處世風格,有人用“如魚得水”來形容潮州手拉壺,其實這也是潮州人愛喝茶的根源,茶的芬芳與圓的壺形成了一種“和氣”的氣氛,展現了潮州的精氣神。
二、潮州手拉壺的藝術創新
潮州手拉壺傳承至今融合了不同時代的多種因素,因此今天我們看到的手拉壺是經歷時間洗禮和時代磨礪而形成的精華所在。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潮州手拉壺也在不斷進步,很多潮州匠人在不斷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開始融入新時代的要素,在不斷創新中尋求新的發展,尤其是在外觀、造型上的創新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創新離不開工藝匠人們的新思維與對現代元素的吸收,更是包含著對奇妙思維的一種嘗試,這是精神與文化層面上的融合。
首先,手拉壺在“泥”上突破。紅泥是潮州手拉壺最為傳統的泥料之一,在制作的過程中分為泥料粉碎—篩選—煉制等幾大步驟,從不同的時代到不同的技法,紅泥的制作工藝都沒有變,但是現代的很多潮州匠人開始嘗試采用其他的泥料進行替代,其中包括紫砂泥、朱泥、陶瓷、可瓷土等,材料的更新換代,使得手拉壺的樣式與造型都在發生著改變,這種材料的創新更促使潮州手拉壺不斷地進步并且因材質的不同形成壺體肌理上的差異,顏色各異的壺體更是深受現代收藏家的喜愛。
其次,潮州手拉壺“形”的創新。潮州手拉壺依靠轆轤旋轉成形,所以均屬幾何型類傳統圓器款式,開創出了“圓非一相”之壺藝新天地 。現代的很多匠人,為了迎合大眾審美的不斷提升,開始在壺的“形”上下功夫,改變了傳統以圓為核心的方式,在創作中嘗試了很多類似圓形的造型,如:長橢圓、偏橢圓、正圓及非正規的圓,甚至有的壺在設計上已經擺脫了圓形的限制,形成了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樣的形式。
最后,潮州手拉壺“款”的現代化。傳統的手拉壺在款上都是有固定的位置和編號的,例如雕刻制作者的名字、齋室名號、制作紀年及壺名編號。現代的很多設計師在款的位置上增加了很多藝術特色,有時候把名字變成一種符號,或者增加一些英文的縮寫,有時候消費者可以自己制作壺,并且匠人師傅幫忙在壺內或壺外雕刻上作者的名字和時間,這使得手拉壺在款上也有了新的特色與創意。
總而言之,潮州手拉壺的制作要不斷勇于創新,要嘗試著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潮州匠人不斷地嘗試把時代元素融入其中,在創新中積極接收西方的文化,把中西文化融入其中,讓現代思維方式融入手拉壺的制作中。總之,在不斷追求造型創新的基礎上,還需要嘗試把造型與意境融合到一起,使手拉壺的創作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如此來說,時代的不斷發展不僅僅造就了潮州手拉壺的不斷創新,更是讓手拉壺的經典作品不斷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章貴湘.潮州手拉壺的文化傳統與藝術創新[J]. 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5):27.
[2]廖奧.潮州手拉壺及其創新[ J]. 陶瓷科學與藝術,2015(5):34.
作者簡介:陳浩彬,男,1988年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廣東省潮州市工藝協會會員。畢業后一直從事陶瓷雕塑行業。機緣巧合下接觸潮州手拉壺后被它的魅力所感染,拜訪多位名師學習手拉壺制作技藝。將雕塑工藝與傳統制壺技藝融合,經多年不斷實踐,打下扎實基礎。手拉壺作品《望江樓》在2018年工藝美術精品展“嶺南工匠杯”評比中獲得銀獎。《君子提梁》獲第十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比暨第八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竹之緣》獲得第十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新作品評比暨第八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銀獎等。多件作品被省市級博物館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