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西醫和中醫在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優勢、價值,以及兩種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方法:對120例經臨床明確診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兩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比較采用西醫和中醫兩種不同治療方法治療的疾病治愈情況。結果:兩組患者中,中醫組60人,治愈率59%,復發率10.00%;西醫組60人,治愈率60%,復發率18.15%。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之間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復發率比較分析發現,兩組復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來說,無論是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其治愈率是基本相當的,但是,中醫在對身體進行調理的過程中,由于采用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思路,患者在治愈后復發率明顯比西醫治療后的復發率低。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將中醫與西醫結合起來,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患者加以治療,以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醫;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R32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01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臨床上簡稱為甲減,是指組織對甲狀腺激素反應不敏感或甲狀腺激素缺乏或沒有作用的一種病理狀態,是通過各種病理過程引起的全身性甲狀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低代謝性綜合征[1]。發病常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甲狀腺手術后,橋本甲狀腺炎、抗甲狀腺藥物過量、放射性碘治療后等引起的并發癥[2]。在臨床表現方面,患者通常會出現出汗少、身體發冷、反應慢、記憶力減退、嗜睡、抑郁癥、肌肉無力、性功能不強等為主的表現特征。病情嚴重時可出現黏液性水腫,甚至可發生黏液性水腫昏迷[3]。其特點是起病非常隱匿,病程較長,有時合并其他嚴重性疾病。因此,常被誤診和漏診,從而影響治療的一般效果[4]。目前我國約有1.5%的發病率,并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5]。本病在西醫治療中通常采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治愈率較低,復發率高。而采用中醫治療的方法,通過對患者進行身體調理,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我院采取中醫和西醫治療的120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的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中醫收治的120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采取兩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計學方法,實驗組采用中醫方法治療;對照組采用西醫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1年后復查甲狀腺激素水平,了解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治愈率和復發率情況。
1.2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時,詳細記錄每例患者的性別、年齡,甲狀腺的部位、形狀、大小,以及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在服藥后每兩周進行門診隨訪1次,記錄服藥情況,以及服藥后是否出現消化道、肝功能損害的現象。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副反應
對照組研究對象中有6例出現了嘔吐、惡心和頭痛等不良反應;實驗組中無不良反應發生,在短期內,沒有采取任何處理,對照組中患者的上述不良反應均消失。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人群特征
中醫組,年齡最大者69歲,最小者31歲,平均年齡(50.81±13.12)年;西醫組,年齡最大者65歲,最小者36歲,平均年齡(49.36±14.23)歲。中醫組,女性22例,男性38例;西醫組,女性24例,男性36例。中醫組中,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31例,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29例,有19例有既往史,15例有家族病史;西醫組,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有32例,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28例,有20例有既往史,14例有家族病史。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的人口學特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在1年后的治愈率和復發率
中醫組和西醫組均在服藥后每兩周進行門診隨訪1次,記錄服藥情況,以及服藥后是否出現消化道以及肝功能受損的現象;分別于1年后復查甲狀腺激素水平,了解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治愈率和復發率情況。兩組患者在1年后,中醫組60人,治愈率59%(35人治愈),復發率10%(6人復發);西醫組60人,治愈率60%(36人治愈),復發率18.15%(11人復發)。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之間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復發率比較分析發現,兩組復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營養不良、身體內部陰陽調節不平衡,導致不適當的飲食、不安的情緒等,是導致患者患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病機關鍵。在中醫辨證方面,有相關學者[6]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于機體虛弱導致的,主要表現為脾虛、腎虛,同時涉及心、肝二臟。特別是陽虛是致病的關鍵所在。可見腎虛為發病的基本病機。因為腎臟是人體陽氣、生命活動之源,五臟陽通過腎臟的幫助,能發揮正常功能,功能下降則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發生。有學者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脾腎陽虛,是一系列內部器官功能衰竭減少的臨床表現。還有專家認為[7]是由甲亢陰虛肝郁導致甲減。中醫辯證法認為,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的方轉移,甲亢肝陽上亢,后當出現肝陽上肝陽不足,提出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虛的病機特點。還有學者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虛不僅在脾陽虛的思想,由于腎藏精,氣、血弱為主要病機。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西醫和中醫在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優勢、價值,以及兩種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對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來說,無論是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其治愈率是基本相當的,但是,中醫在對身體進行調理的過程中,由于采用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思路,患者在治愈后復發率明顯比西醫治療后的復發率低。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將中醫與西醫結合起來,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患者加以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孫霞.老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醫治療的思路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454-455.
王秋虹,魏軍平.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醫證治研究述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1:1005-1007.
劉春紅,鐘明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中醫治療概況[J].廣西中醫藥,2012,6:1-3.
嚴燕國,王益,張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中醫臨床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6:32-33.
王雁,高天舒.中醫體質學說在防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的應用概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3:91-92.
楊世紅.中醫辨證施治甲狀腺功能減退[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1,5:397-398.
李鳳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中醫治療體會[J].四川中醫,201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