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迅速發展,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這是我國的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多角度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拓展施行多元化平臺,為廣大“創客”們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拓寬創新創業視野,走出一條“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發展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把創新創業作為發展戰略,這是我黨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所做出的對社會、對機構、對高校的殷切期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任務是科技的發展、人才的培養,而教育是促進其發展的主要助力。“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迅速發展,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這是我國的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
一、 順時代,跟步伐——在指導下前進
2015年11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行動計劃的通知正式公布,目的在通過互聯網帶動經濟發展。“互聯網+教育”更是為大學生打開了創新創業發展的另一扇大門。自2015年第一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辦以來,受到業內外人士的贊同。此外,很多大學生也表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機遇。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及各級政府出臺多種優惠政策,涵蓋稅收、融資、補貼等多個方面。
例如,河南省專門針對大學生開通創業貸款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手續,逐步取消大學生創業貸款10萬元以下的反擔保條件;瀘州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心為鼓勵其創業項目,可享受房租減免、貸款補貼、專利獎金等政策福利。
二、 拓眼界,搞實創——在實踐中摸索
工科專業是一類專業特點鮮明、實踐性強、人才儲備豐厚的學科。基于此,理工科學生理應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專業特色,積極擔起創新創業領域的主力軍和扛旗者。然而一些高校只側重于專業學習,而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在理論學習、第二課堂實踐中的作用。河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更注重實效和操作性,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積極改革,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建立健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幫扶引導、文化引領等多方位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一方面,與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合作聯系,通過學生實地考察實踐,校企合作,充分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的轉變。另一方面,學院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優秀校友到校園內開展“創業交流分享會”,通過交流分享,讓在校大學生創業者拓寬眼界,找到差距,指明道路。除此以外,學院將創新創業納入學分管理,將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申請專利、參加GYB創業培訓等方面折算為學分,并在學院內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資助大學生創業項目。
三、 論扶持,探途徑——在保障中育人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建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多角度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拓展施行多元化平臺,為廣大“創客”們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拓寬創新創業視野,開拓出一條“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路徑。
(一) 加大扶持力度,優化創業發展環境
創新創業教育中三大強有力的支撐是政策、資金和服務,需要政府、企業、銀行、社會機構等各方的支持。大學生作為最有創新意識的青年主力軍,其所蘊含的潛力未來將不可限量。同樣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政府要持續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同時建設好一大批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業實踐,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二)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育課程體系
眾所周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他們在創新創業領域有著獨到的視角和前瞻性。他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修的創業課程,既不限主修課程、輔修課程,也不限制院系。其創業課程分為三類:學術類、實踐類、團隊項目類。
今后各大高校改革的關鍵點在于改革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充分實現人才培養計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對接,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強化實踐教學,提倡自主研究學習;實施專業實踐,提高綜合素養;加大管理力度,涵養創新氛圍。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盡可能地增加實踐課程在總課程要求中的比重,從而減少理論課時;同時還應開展并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主題文化活動,如工大講壇、創業交流分享會、學術講座、實驗室開放項目等。
(三) 校、企、地三方合作,共同助力“創客”
在“互聯網+模式”成長下的創新創業和以往不同,要求各大高校必須從學校中走出來,積極同社會、網絡等加強聯系,達到合作共贏。高校應重點做好文化傳承創新、科技創新、區域發展創新、產業發展創新等四個方面,發揮高校各方面的創新活力,進而形成社會與高校的接軌。
黨的十九大強調互聯網對于加快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網絡強國、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意義。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倍感自信自豪,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希望為大學生“創客”們竭誠相助,從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走向下一個明天。
參考文獻:
[1]張玲玲.新時期中職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7:42-43.
[2]高凌潔,郝婷,馬亞鋒.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單元教學設計——網絡技術[J].電腦迷,2016(4).
[3]葛暉,許可欣.內蒙古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現狀、問題及新思路[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7(5).
[4]劉影.理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劉曉雨,河南省鄭州市,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