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變革,中學師生關系已經出現了種種問題,本文將從對中學師生關系的現狀分析入手,探尋提升教師積極情緒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教師;積極情緒;師生關系
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在肩負教育使命的同時也擔負著巨大的職業壓力。這種職業壓力既是教師向上向善的動力,同時也是阻礙個體進步的阻力。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無疑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有效激發教師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師生間積極關系的建立,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 教師積極情緒有助于創建良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而建立,可察覺到的直接而穩定的心理上的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重要關系之一。許多調查結果表明師生間的矛盾沖突主要是師生關系的失調引起的,了解師生關系現狀對于指導中學師生建立積極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積極情緒的探究一直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熱點,積極情緒能夠擴展個體瞬間的思維與行動,幫助個體建立起持久的個人發展資源,包括建設個人的心理彈性、壓力對應、幸福感、信任感、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資源。積極情緒可以擴展教師們的心智視野,增加他們的包容性和創造力,使教師從完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使思維更具創造性、包容性,脫離消極的思考方式,較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經驗。綜上所述,教師的積極情緒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
二、 中學師生不良關系現狀及成因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必需品。教學不只是灌輸更是一種互動、一種激勵,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經濟關系、情感關系的體現。
(一) 從教師角度看,有些教師傾向于固守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愿意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學生觀念的轉變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降低。有些教師過分追求職稱、獎金的評選評定,而忽視了學生的教學質量,在考核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時,就算教師平時沒有在知識層面付出足夠的心血教育學生,也會通過給予學生良好成績、班級職務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自己的滿意度。在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個別教師一味地批評指責,或以學生的成績優劣來評判事情的是非對錯,這種缺乏引導或不公正的行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師生的良好關系。
(二) 從學生角度看,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會較易產生負面情緒,這會間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或因考試成績不好導致對教師的抵觸情緒,表現出對教師的嚴重不滿,因而不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隨意破壞課堂紀律,甚至辱罵教師。這都會嚴重影響積極師生關系的建立。
(三) 從家長角度看,許多家長認為教師教學是天經地義,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就與自己脫離關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生活經歷漠不關心,只憑一紙成績來評判教師教學的好壞、孩子的成長歷程。在出現問題時,有些家長甚至比孩子更不愿意面對,簡單明了地把錯誤歸結于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缺乏對家庭中親子關系的深度思考,或將師生間的矛盾沖突完全歸結于教師本身,大力聲討教師的不當行為,甚至對自己尚未完全具備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大聲叱罵教師的行為做法。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師生間的關系,甚至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阻礙。
三、 從激發教師積極情緒角度構建積極師生關系
構建積極的師生關系就要提倡平等互信、彼此尊重,充分認識師生的共同需求來實現雙方的協調發展。因此在共同促進、和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結合現實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了激發教師積極情緒的方式。
(一) 對教師的心理疏導
當今社會,人們對于教師的職業要求越來越高,除具備專業知識素養外還要有對學生心理輔導的能力。大部分設有心理健康課程或心理咨詢室的學校都是針對學生開放的,而那些沒有設置心理咨詢學校的學生一旦出現了心理問題,排解的對象都是教師。這就意味著教師除了本身的教學任務、教學壓力外還要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這樣教師的心理彈性就會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心理彈性是指“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不可避免的、難以預計的困難的能力”。因此,有恰當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心理疏導和消極情緒的排解是十分必要的。如設立屬于教師自己的心理咨詢室,或者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對教師進行心理疏導。
(二) 給教師減壓
教師的消極情緒不只是來源于學生及教師自身,大量的會議、任務、考核、培訓也會造成教師的消極情緒。教師在上課之外還要處理大量事物,就難免會造成對學生的疏忽、教學質量的下降,這都會嚴重影響積極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于學校層面,想要激發教師的積極情緒,可以適當精簡會議、控制會議時間;由上級單位或直屬單位進行任務篩選,根據工作的需要,甄別后下發至學校,自覺過濾掉不必要的工作任務;在培訓方面,完善教師的培訓制度,精準教師培訓內容,充分利用電子系統,提升培訓的信息化,提高教研的實效,同等培訓項目不重復參加。
(三) 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家長與教師間的交流、與學生間的溝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采用恰當的方式才能促進師生間的積極關系。在教師向家長反映情況時,家長應正確看待,不要因為學生表現不好就一味地指責批評,這不僅會導致學生的叛逆,還會使學生片面認為是教師“告狀”才導致自己被批評,從而加速惡化師生間的關系。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找到問題深處的原因,充分利用親子關系的特殊性。
(四) 提升教師的職業地位
在以人為本的新時代,除了教師自身、家長和學生外,國家和社會應當更加重視和尊重教師的合理需求,在關注教師正常工作的同時,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為教師營造舒適的工作氛圍,為師生間的積極關系搭建良好平臺。
參考文獻:
[1]嚴瑜.幸福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馬丁·塞利格曼[美],洪蘭譯.真實的幸福[M].遼寧: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威廉·雷德謝維奇[美],林杰譯.優秀的綿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4]彭文波,李久霖.中小學教師心理彈性現狀調查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8(6):31-39.
作者簡介:
馬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