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背景及其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優劣勢,并且根據微課的課程特點提出了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一些應用策略,以期促進微課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微課;中職教學;應用
一、 前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教學形態也漸趨碎片化、微型化、和主題化。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有效完善,已逐漸興起并正在深入到中職教學之中。它以視頻教學為載體,輔以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學習指導、練習、測試、學習調查、專家點評、學生評價、教學反思、問題解答、論壇等,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打造髙效課堂。它反映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目前這種學習形式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應用,為很多師生所接受,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使得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地提升教學效率。
二、 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背景
中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的實踐和摸索。在教與學的現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學生現狀
1. 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激發。學生課堂教學的氣氛死氣沉沉,學習與活動的參與比較被動。
2. 學生的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的針對性,糾結于問題的有效解決。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二) 教師現狀
1. 大班教學,教學效果不明顯,實踐性不強。不能因材施教,很多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2. 教學方法單一,很多時候局限于粉筆黑板和投影,形式呆板,缺少變化。一方面,一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念淡薄,甚至存在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這都不利于中職教學的改革創新。
3. 受傳統教學的思想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仍然以“教”為中心,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不能給學生真正提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平臺。
三、 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優缺點
在上述教學背景下,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等特點應運而生。目前,在校園數字化的建設和網絡課堂平臺的推動和充分保證下,微課的推廣與應用已有了較好的發展前景。微課在中職教學中有以下優缺點:
(一) 隨意的學習時空
微課的應用使得中職教學不僅僅限于課堂,學生可以靈活機動的利用電腦和手機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隨需學習,擺脫了課堂教學的束縛。對于一些在課堂上還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可以以微課的形式延伸到課外,這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補救或自學。
(二) 適宜的教學時長
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一般約5~8分鐘,這個時長可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好的維持了中職生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 有針對的知識細化
微課主要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教學,它能夠將抽象內容具體化,把重難點分解,這種設計能夠使學生排除不相干信息的干擾,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更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接受。
(四) 強勢的多媒體應用
微課教學依托信息技術來實現,受多媒體技術的影響,教學形式新穎多變,教學資源更加豐富,知識經驗的傳播及其教學資料的流通更加廣闊迅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延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知識的接受難度,從而大大提高了微課的應用效率。
然而,作為教育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微課的實踐運用還處于初級建設階段,它在實際教學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
首先,微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局限性。相對獨立完整的選材的確會使學生聚焦于某個知識要點,但是卻限制了學生對知識體系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其次,微課不是資源的簡單聚合,而是應注重資源的整合等。
再次,微課的學習也會受到視頻質量的影響。
這都意味著只有在全面理解學習內容結構和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的采用微課學習,并且掌握基本的視頻軟件技術,才能真正實現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四、 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優化準備環節
教師要在課前課后做好各種細節工作,不斷優化教學資源、整合視頻素材,提高課堂效率。
(二) 做好微課設計
教學內容要重難點突出,語言要簡明,線索要醒目,亮點要突出,以便增強指導的針對性。在課題的切入上要具體而精巧,切勿面面俱到,否則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處理好“微”與“全”的關系。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安排微課的實施時間。
(三) 加強教學反饋
要加強微課在教學使用中和使用后的反饋和評價,虛心聽取各方建議,進行自我評價總結,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四) 培養自主能力
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積極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通過自我理解,熟悉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五) 活化師生互動
微課是一種虛擬的課堂,師生在這個空間可以平等交流,雙方關系較近,彼此坦誠放松。在教課間段,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 結合傳統教學
微課是傳統教學的創新,它不可能脫離傳統教學而獨立存在。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微課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或者一種資源,需要和其他環節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 結語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微課的出現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同時又滿足了中職教育發展的需求,推動了中職教學的改革。但是如何更好設計微課,使微課在教學實踐中更好開發應用實施仍值得我們繼續探索并學習。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
[2]鄭瑞瑞.微課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術交流,2014.
作者簡介:朱玉玲,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