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記敘了作者在雙腿截癱之初母親的理解和守護,語言平淡,感情深刻,字里行間流露出母愛的深沉偉大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恩、愧疚與懷念。這篇文章在2013年入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2017年入選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資源。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內(nèi)容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進行語文教育解讀。
關鍵詞:《秋天的懷念》;教學內(nèi)容;語文教育
一、 朗讀中體悟情感
人教版(2013)和部編本(2017)兩版教材都將《秋天的懷念》編排在以“親情”為主題的單元中,都要求學生重視朗讀,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在整本感知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決定了本課學習的重點之一是朗讀,在朗讀中體悟情感變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肚锾斓膽涯睢芬晃模髡哌\用看似平淡的語句,抒寫著不同尋常的情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讀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情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讀出母愛的艱辛和偉大,也要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感懷,以及懊悔、愧疚之情;同時更要讓學生領悟到面對生命的殘缺遺憾,如何勇敢地“好好兒活”。
這篇課文有一個統(tǒng)一的感情基調(diào)——深沉而憂傷,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nèi)斂,但段落之間也有節(jié)奏的變化。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緒中,又有一份領悟生命意義的豁然達觀。第一自然段,讀出作者與母親對話時的激動語氣;第二自然段,讀出低沉的語氣;第三自然段,讀出略帶輕松愉快的語氣;第四自然段獨句成段,要讀得特別緩慢、沉重;第五、六自然段,同樣要讀得沉重、痛心。讀第七自然段前,稍微停頓,拉開回憶的時空,讀得沉著冷靜,讀出引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感覺。總之,這篇課文的感情一張一弛、一高一低,朗讀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起伏變化。比如,課文第一自然段與第三自然段兩次寫到作者與母親的對話,這兩段中作者和母親的感情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的對話中,作者的情緒是極端痛苦、暴躁、絕望的,母親則是強忍著悲痛、好語相慰;第三自然段的對話中,母親是喜出望外、激動難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則是勉強應付。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語氣和節(jié)奏,體會情感的變化。
二、 細節(jié)與詞語把握中體會感情
《秋天的懷念》一文,語言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這種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是值得中學生學習的。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細節(jié)和語言的把握,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比如,當“我”脾氣暴怒、砸碎玻璃、猛摔東西時,母親并沒有馬上勸說、安慰、制止“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這個情節(jié)中抓住“悄悄”和“偷偷”這兩個詞語和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痛苦需要發(fā)泄的深深理解;她用寬厚的母愛容忍著兒子的暴怒,同時又擔憂著兒子,怕他有什么過激行為傷害到自己,所以還要“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母親躲出去了,她的心卻一刻也沒有離開兒子。“悄悄”和“偷偷”的無聲動作背后,是母親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寫“她又悄悄地進來”時,“眼邊紅紅的”的細節(jié),正是這種心情的真實流露。
三、 領悟“好好兒活”的含義
“史鐵生散文的意蘊切近而深遠,誠摯而博大。”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抓住兩次出現(xiàn)在文中的“好好兒活”這個關鍵語句,領會母親對兒子的深切愛意和殷切希望;進而探尋自己應該如何面對生活。
“好好兒活”,樸素至極的四個字,寄予著母親對兒子最純粹的愛與期望。當“我”面對苦難的人生經(jīng)歷痛苦絕望甚至想要輕生時,母親急切地說出“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樣的話語,她是在懇求兒子能夠振作起來,堅強起來,珍惜生命。母親離世后,“我”和妹妹領悟到母親臨終前沒有說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母親臨終前,還沒有看到兒子重燃起生的希望,沒有看到女兒成年,她那沒有說完的話,是說不完道不盡的牽掛,也是對兒女未來生活的期望——期望兒女們無論面對怎樣的困苦,都要珍愛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四、 把握課文題目《秋天的懷念》的含義
題目《秋天的懷念》表層含義是課文回憶的往事發(fā)生在秋天,表達對母親的懷念。而深層含義是“秋天”常常隱喻著生命的成熟、思想的沉淀,“秋天的懷念”暗示作者苦難的人生經(jīng)歷中痛苦絕望的心理過程。在母親去世后,在風輕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綻放的時節(jié),才真正體會到了母愛的堅忍和偉大,懂得了母親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真諦。如果說,題目中的“懷念”直接指向母親,那么“秋天”則蘊含著“生命”的意味。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情境讓學生體悟到這一點。
五、 總結(jié)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散文作品中的經(jīng)典。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情感,讓學生從史鐵生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懷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進對母愛的感恩與回饋,珍惜健康的生命,積極認真地“好好兒活”——這,就是這篇經(jīng)典作品在語文教育中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周吉國.切近而深遠誠摯而博大——談史鐵生散文的意蘊[J].名作欣賞,2006(10).
[6]唐潔.由文到人:散文深度學習的探索——以《秋天的懷念》為例[J].語文教學,2017(2).
作者簡介:
李苗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