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多媒體一體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配備,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班班通”工作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使用PPT、網絡資源等進行教學,而忽視了傳統的板書、學具制作等基本教學手段。小學數學由于它的學科獨特性,既要注重孩子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生活經驗的體驗,而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就成為完成這兩種教學目標的現實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具操作;實效性
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段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數學活動,不斷體驗生活經驗,在學好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數學學習方法,而數學學具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就能達到學好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這使學具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具使用的現狀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由于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的普及,一體機的配備,越來越多的老師注重PPT等教學手段,而忽視了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對學具教學的認識不足,甚至有個別年輕老師只知網絡、PPT不知學具為何物,還有部分老師未能合理地使用學具,使學具教學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
二、 小學數學課堂使用學具教學的意義
根據我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具由于其直觀、形象、可操作等特點在小學數學課教學中深受學生歡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它獨特的魅力。
(一) 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和心理的特點,自控能力差、課堂專注時間短、興趣轉移快、活潑好動,我們利用學具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調節課堂氛圍
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可以有效調節課堂教學氛圍,使課堂教學從老師講、學生答,轉變為師生互動的學習,把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轉變為一潭活水。
(三)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由于學具有可操作性,這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在完成學習內容的情況下,進行其他相關的操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四)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
前面講到學具具有直觀、形象、可操作的特點,部分學具還需要學生提前自制,這樣通過自制學具、操作學具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
(五) 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在利用學具進行教學時,由于部分學具的制作、操作需要多人完成,甚至分組完成,學生在合作的過程需要分工進行,長期這樣的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逐步得到培養。
(六) 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在利用學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自制學具、操作學具,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發展。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具的操作達到實效
(一) 課前準備要充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具的操作主要在課堂上,而準備主要在課前,由于學具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需要購買;有些需要自己制作;有些簡單易做,自己能夠完成;有些難度稍大,需要家長幫助,或者團體協作。這就要求我們數學老師要提前幾天,甚至幾周進行安排,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我們老師也要課前熟練使用學具,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
(二) 有效掌控利用學具進行教學的時間
我們在教學中學具的使用是為課堂教學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輔助數學知識的傳授,所以我們在利用學具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具的特點,合理有效地掌控好學具的使用時間和使用效果,使利用學具進行教學達到最有效促進教學的作用。
(三) 注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在利用學具進行教學時,大部分情況下需要同桌相互合作,或者分組操作,這個時候有好多同學都想表現自己,所以我們要提前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安排好分工,強調操作過程,盡量滿足所有同學都要動手操作的欲望,這樣學生的動手參與意識強了,團隊合作的習慣也會逐漸養成。
(四) 加強交流,培養良好的習慣
在利用學具進行教學時我們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教師要對學生在學具操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同學生進行交流,指出問題并幫助改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總結得失,學生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積極交流,協作共進。在操作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認真思考、積極動手、及時總結、善于交流的習慣。
(五) 充分利用學具,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
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加依賴于經驗,利用學具有利于學生觀察、推斷、猜測、驗證、交流,讓學生在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四、 利用學具進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自制學具的要求
教師在要求學生攜帶學具時,能自制的盡量讓自制,自制的學具不宜難度過大,要學生自己完成最好,或者以學生為主,家長為輔完成,難度過大反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二) 注重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
利用學具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驗過程,感受生活經歷,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盡量讓每一個學生能成功地體驗過程,讓他們感受數學的學習樂趣。
(三) 課堂時間的掌控
學具的利用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控好學具的操作時間,使學具的使用為課堂教學服務,否則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學具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實現學具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能夠將常規教學與學生的實踐經驗有機結合,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提升我們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并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17版).
[2]商英.巧用教具學具 增加課堂活力[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8).
[3]呂寧寧.在動手操作中啟發學生數學思維[J].華章,2011(17).
[4]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作者簡介:
祁秀花,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