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視域下,筆者對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進行研究,將選題主要分為四方面:中國文化研究、西方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此處文化包括狹義文化和廣義文化)。研究結果表明:西方文化研究長期占主導地位,中國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應引起更多關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四方面的選題情況反映學生的文化自覺能力,因此,應從各種途徑加強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培養文化自覺能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文化自覺;調查;反思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是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實踐性環節。前人已對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做過多項研究,主要涉及論文寫作的現狀、論文寫作的指導策略、論文選題的問題與對策等。而筆者從文化自覺的角度研究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尚屬新視角。
文化自覺的概念由費孝通先生于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勢,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同時,他對文化自覺的實現路徑提出了十六字主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外語教育的“文化自覺”內涵既包括對母語的“自知之明”,也包括對外來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和在認識已有的中西文化精髓基礎上的文化創新。在“絲綢之路”背景下,外語教育中對母語文化的覺悟與信心更是重要,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避免中國文化失語癥。
因此,拋開前人的選題分類視角(文學、文化、語言學、教學、翻譯、ESP等),本研究擬以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為例,探討論文選題是否踐行“文化自覺”的理念,做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主要是英美文化)的“和而不同”;調查選題中文化自覺體現的四方面: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對西方文化的掌握、跨文化交際以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此處文化包括狹義文化和廣義文化)。
一、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文化自覺的調查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方案結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縱向研究。研究對象為近十一年來(2008屆-2018屆)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這部分研究筆者采用對已有的十一屆畢業論文選題按照研究或宣傳的主要對象(中國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四方面)進行分類的方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涉及的具體問題主要為:
近十一年來,中國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四方面選題的比例如何?選題比例是否有所變化?原因是什么?
為探求原因,筆者還結合對十一年來一直任教的10名論文指導老師進行了訪談。
第二部分為橫向調查。調查對象為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2018屆本科畢業生與論文指導老師。這部分調查采用對學生進行自編問卷調查、對教師進行訪談的方式進行。自編調查問卷發放給隨機抽取的100名2018屆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回收有效問卷94份。對10名論文指導教師(與縱向研究中同批)的訪談也與問卷調查同時進行。研究涉及的具體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對2018屆畢業論文中中國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四方面選題的比例是否認同?
2. 畢業論文選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3. 畢業論文四方面選題的比例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總體上能反映該屆學生四方面能力的強弱: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及英文表達能力、對西方文化的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對中西文化批判性認識的能力?
4. 英語專業教育中,上述四方面能力需要更多關注的是哪些?
(二) 數據收集和分析
1. 縱向研究
對浙江萬里學院近十一年來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進行整理分類,所得數據如下:
表1的數據顯示,浙江萬里學院畢業論文選題以西方文化研究為主,中國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所占比例較小,另外,個別選題與中西文化相關性不大,則劃入“其他”一列;十一年來,2009屆、2017屆、2018屆中國文化研究比例稍高,2009屆前后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比例較其他屆稍高,且近兩年來中國文化研究比例較為顯著超越跨文化研究、對中西文化批判性認識研究的比例,但仍遠遠低于西方文化研究比例。
基于對這十一年來一直任教的10名論文指導老師進行的訪談,筆者梳理各種觀點,結合論文選題實際情況,發現:目前,英語教學以西方文化教學為主,涉及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批判性認識的較少;2009屆關于中國文化選題的突增,與2008年8月舉行的奧運會有一定的聯系,同時受奧運賽事的影響,2008屆前后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也相對較多;而2017屆與2018屆中國文化選題的突增,則與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方向的政策引導密切相關-“絲綢之路”背景下,要求降低西方文學寫作比例,增加商務方向的寫作;另外,這十一年來,在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三方面的選題中,中國文化研究的選題比例從最低,到超越其他兩方面選題的比例,這說明英語專業師生與學院領導在加強中國文化傳播方面逐漸提高意識,給予更多關注,這與“絲綢之路”政策的逐漸深入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號召密不可分。
2. 橫向研究
在此研究中,經過對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有效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得出數據如下:
一、 對2018屆畢業論文中中國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四方面選題的比例認同方面:
從表2可以看出,在此方面,學生不認同(“不太同意”與“很不同意”)57.4%稍勝認同(“基本同意”與“非常同意”)43.7%。根據學生在調查問卷上說明的選擇理由,不認同的學生大都表示應該提高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和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這三方面的選題比例,西方文化選題的比例可以稍微下降;而認同的學生基本表示英語專業學生應該學習西方文化為主。而在對10名指導教師的訪談中,2名“基本同意”,7名“不太同意”,1名“很不同意”。可見教師更多偏向于不認同。教師認同與不認同的原因與學生大致相同。
可見,師生都意識到四方面選題的比例要更和諧,不能西方文化一門獨大。
二、 在影響畢業論文選題的因素方面:
影響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因眾多,在給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本人提供8條原因可供學生選擇,并表明可以多選。這些原因是:1)導師推薦;2)課程涉及;3)資料多少;4)個人興趣;5)相關經驗;6)社會熱點;7)選題價值;8)其他。
表3反映:資料多少、個人興趣、課程涉及與導師推薦是影響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的主要原因。而對教師的訪談了解,教師均認同這些原因。可見,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選題影響較大,學生對導師與資料依賴性較強,但不可忽視學生的個人興趣。
三、畢業論文四方面選題比例與該屆學生四方面能力(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及英文表達能力、對西方文化的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能力)強弱的關系:
從表4可得,大部分學生(67%)同意畢業論文四方面選題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總體上能反映該屆學生四方面能力的強弱。經過對教師的訪談,6個教師同意此觀點;不同意的教師則認為:學生選某個選題可能是因為個人興趣、導師推薦、資料充足等,但未必是最擅長的。但總體上,大部分師生認為學生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選擇會傾向于自己擅長的領域。
四、英語專業教育中,該四方面能力中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是(此題可多選):
根據表5,學生認為應給予關注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及英文表達能力、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對西方文化的掌握。教師在訪談中也表示,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及英文表達能力和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能力尤其需要提高。
這一結果表明:目前英語教育中本土文化缺失或邊緣化,英語文化處于統治地位;但廣大師生已經認識到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并且意識到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當代,對中西文化需要有批判性思維,了解各自優劣,對個人身份與定位保持清醒認識。
二、 基于調查的反思
通過對浙江萬里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筆者對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有了更為全面與深入的認識,也對選題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這對英語專業教育的改進與完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目前,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西方文化研究長期占主導地位,中國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的研究所占比例雖有漸長、仍相對較小。而這與“絲綢之路”中的“中國文化走出去”不符。因此,英語專業教育就更應該強調本土文化教育,加強文化自覺性的培養,避免中國文化失語癥。體現在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則是四方面選題中可稍降低西方文化的比例,稍增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與對中西方文化批判性認識三方面的選題比例,如此,選題更加和諧健康,順應時代發展。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受到學生自身知識與能力、興趣、參考資料等主要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相關能力——一個外語專業畢業生語言能力、知識含量、思維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基本素質都能在畢業論文整個過程中得到體現。畢業論文選題四方面的比例調查表明學生的文化自覺性有待提高。是以學生要踐行文化自覺的理念,自覺維護并發揚光大自己文化的歷史與傳統;在處理不同文化關系時,樹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觀。
因此,學生文化自覺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形勢下我國外語教育的責任與任務之一。英語專業教育中,加強文化自覺的途徑主要有:
首先,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強化文化平等意識,增強民族文化信心。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要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當代,對待西方文化要不卑不亢,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繁榮。
其次,深入領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增加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輸入,加強中國文化修養,培養批判性思維,客觀對待中西文化。根據人才培養教學目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重點應從目的語文化的輸入轉向兼顧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輸入;適量增加有助于學生培養漢語文化素養的課程,更好地了解與表達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激發學生文化自覺性,提升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感;同時通過讀書、讀報,利用網上資源與時俱進了解中西文化,培養批判性思維,避免民族文化中心論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另外,大力加強教師文化自覺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教師自身的文化自覺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意識到跨文化交際中母語文化失語的危害性,自覺加強對母語文化的了解,并有良好的英文表達能力,能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批判性思維并有所創新。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文化自覺意識、發展文化自覺能力。
參考文獻:
[1]葉麗英.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問題分析及對策[J].海外英語,2010(6):90-91.
[2]朱艷敏.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指導策略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1):166-167.
[3]鄭秀戀.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9(3):436-440.
[4]費孝通.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70.
[5]袁小陸,趙娟,董梅.外語教育中的文化自覺培養現狀與歸因研究[J].外語教學,2017(3):56-61.
[6]楊宇紅.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和反思[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9(3):108-112.
作者簡介:葉珊珊,浙江省寧波市,浙江萬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