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從而培養真正的“讀書人”,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首先,必須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次,搭建好學生閱讀的平臺,讓學生愛上閱讀,成為真正的“讀書人”。
關鍵詞:閱讀;引領;興趣;活動
如何培養“讀書人”,讓祖國文學得以傳承?我想,光通過語文課本是遠遠不夠的,語文學習絕不能停留在課本,需要從大量文學名著中汲取營養。因此,讓學生愛上祖國文字、愛上閱讀,是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 愛上閱讀,必須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
首先要引領學生走進教材中的經典。我們的語文教材選用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尤其選擇了許多祖國文學寶庫里的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就一定要利用好這些名著片段,通過這些片段,引領學生走進整部名著作品,從而激起他們的閱讀的興趣,引領他們走進文學的殿堂。如學習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化身為13歲的就要小學畢業的女孩子,直接感受故事情節鋪陳時的喜怒哀樂,激發學生想繼續了解作品《城南舊事》中的其他故事情節,這樣學生就非常高興地直接去讀原著了。學習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讓學生在本文清新質樸的語言里、充滿靈性的野百合的形象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從而引領學生走進林清玄其人,走進林清玄其他的散文作品中,感悟林清玄的人生智慧。
其次要引領學生走進影視作品中的名著。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喜歡看形象逼真的影視作品,這比單純的文字閱讀要簡單快捷多了。鼓勵學生觀看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每天設立“電視評論”環節,從演員的表演,到故事情節的設置,這些都是評論的角度,老師和學生一起談某個角色的表演是否到位,某個情節的設置是否合理,還適當地引入名家評論。這樣,學生根據評論,迫不及待地打開原著,通過文字閱讀理解文字的精彩、名著的經典。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是遠遠不夠的,那些影視作品中演員的表演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演員自身對名著中人物的把握,要真正理解名著內容,感受名著散發的光芒,必須讀名著。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過程就是將文字轉化為“意象”,需要聯想、想象,需要自己的心靈體驗,置身于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中,沉浸在作品人物的現實狀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難以名狀的讀書愉悅,才能愛上文字,從文字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
再次要引領學生走進符合年齡特點的作品。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光讀名著的確不容易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所以,可以選擇符合學生的心理、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年齡特點的易感興趣的作品推薦給他們,像《草房子》《鳥背上的故鄉》《湯姆叔叔的小屋》《哈利·波特》,楊紅櫻的系列小說、沈石溪的系列動物小說等。對于這些作品的選擇,做老師的一定要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多向他們介紹這一類作品的積極意義、內容主題等,引領學生讀這類作品,也同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激情,發揮教育意義。
二、 愛上閱讀,多措并舉搭建閱讀的平臺
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現行語文教材,每冊都有要求學生必讀的篇目。以初一為例,上冊教材中要求必讀的名著是《愛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三部,假期中的大閱讀活動,就提前介紹《愛的教育》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假期中制定好閱讀計劃,一天至少兩篇,然后用多種方式概括日記內容,可以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電子閱讀板報等形式表現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悟,一個月的時間不僅僅就讀完了里面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收獲到了實實在在的體會和感悟。《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詩集,怎樣讓學生愛上這些純凈如玉的小詩呢?我就采用“一天一首我最喜愛的小詩”背誦的形式,每天早晨,要求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背誦小詩、交流心得。讀《伊索寓言》的時候,不僅僅讓學生概括故事,談談感悟,而且讓學生進行擴讀訓練,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發揮聯想和想象進行擴寫,要求想象合理,語言豐富,主題更深刻。整個學期的每節語文課課前五分鐘,都是學生展示交流的時間,不僅僅讀了名著,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閱讀興致盎然,出口成章,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學生一定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其次指導學生閱讀要循序漸進。名著營養豐富,但是不容易深入吸收名著內涵,光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是遠遠達不到走進名著的目標的。所以,我就采用循序漸進指導閱讀的方式,由淺入深讓學生在多次閱讀中大受裨益。以《水滸傳》為例,全書一共是一百回,初步閱讀時,每天讓學生主要講自己初讀時的疑問,以及在哪一回中哪個情節中得到了解決,只這樣也能調動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深入閱讀時,按照老師的指導精讀,要求學生每周描繪或介紹或評析一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循序漸進的閱讀中,教師要和學生一樣,一遍一遍地閱讀,并在書中作評點,隨時和學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給學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會在學生的交流中、自己的反復閱讀中不斷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
另外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讀書辯論會。給同學們交流讀書心得的機會,讓大家暢所欲言,可以向同學們介紹最近自己讀的非常有感悟的作品,可以針對書中的情節、人物、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收獲或感悟,以及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時針對同學們不同的觀點,可以圍繞不同的觀點進行合理的辯論,當然必須是圍繞著作品的背景、主題等進行,讓學生在交流和辯論中,不斷豐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文字材料,提高了思維的敏捷度,開闊了視野。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由指導閱讀變成自主閱讀,從而愛上閱讀,讓自己和大師對話,不斷豐盈自己的精神容貌。
語文教師,站在學生面前就應該具有書卷氣,通過自己的引領,多種方法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我們的學生變成一個個的“讀書”人,讓我們的社會變成“書香”社會,讓健康向上的文學作品成為學生生命中的導師。
參考文獻:
[1]王香平.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新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8).
[2]國永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J].赤子(中旬),2014(2).
作者簡介:
于娟,山東省威海市,山東省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汪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