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姚振 周存宇 許鋒 吳強盛 朱進
摘要:對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園藝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園藝專業認識、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特色、綜合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調研,分析園藝專業學生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進一步建設園藝特色專業,培育卓越人才,深化改革教學體系及實踐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專業;卓越人才;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9-0245-02
園藝專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實踐性特征,隨著科學技術和園藝產業的不斷深入發展,需要不斷進行創造性地加工和轉化科技成果,才能適應現代園藝產業的需求。園藝卓越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專業素質,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溝通交流的管理素質。本調查問卷在2015級園藝普班(24人)和園藝卓越班(20人)開展,進行連續兩年的跟蹤調查,根據學生反饋的結果進行分析,為進一步開展科學、規范、合理的園藝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一、園藝專業調查問卷的分析
根據學生反饋結果,對實踐能力、專業建設、師資力量和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①多進實驗室,跟著導師做實驗,主要集中在植物育種以及組織培養等方面,提高動手能力;②建立開放課題,自由組合申報,從而提高組織協調能力、邏輯寫作能力;③進入種植基地,提高田間栽培管理的能力;④提高實習比重,建議多去園藝產業做的較好單位,以增加見識;⑤增加實驗課比重,提高動手能力。
2.學生心中的理想園藝專業:①種好果蔬花卉,培育新品種;②與園林設計結合,提高美感;③專業知識好,實踐能力高;④師生交流多,專業興趣濃厚。
3.對專業任課教師的要求:①知識淵博,成果豐碩,領域拓展延伸;②認真負責,關愛學生,能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課題研究、未來就業等提供幫助;
③講課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突出授課重點;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
4.園藝專業學生在哪些方面應有顯著提高:①實踐創新能力;②專業知識掌握;③實驗操作技能;④社交能力。
二、園藝專業建設的思考
1.加強專業宣傳,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大一學生進入大學,對專業理解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對其專業內涵缺乏深入了解。同時由于大一新生的課程學習多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程涉及較少,在入學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專業認識不足。為了彌補該方面的不足,應該開設專業導論課程,邀請經驗豐富的園藝專業教師進行園藝相關專業的介紹,比如互聯網背景下的園藝小盆栽產業發展、園藝植物的遺傳改良研究、藥用植物在園藝產業中的應用等相關介紹,使學生拓展專業認識,從基礎研究到產業研究對學生進行專業介紹,從而建立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專業認同感。
2.增強實踐動手能力。為加強學生對園藝植物的認知,根據學生個人興趣,選定不同植物的種類,包括一年生以及多年生花卉、林木、果樹、藥茶等種類,在教學實踐基地,每位學生劃分責任田,對所選植物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包括種子發芽處理、幼苗管護、開花結果觀察、田間管理、病蟲害防護等一系列內容進行觀察研究,使學生從根本上掌握園藝植物的生長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比如2015級園藝專業學生薛巖晟成立了“三米揚光花卉服務有限公司”,是生產、銷售盆栽花卉的現代化“互聯網+新型農業”的責任有限公司,該公司以長江大學園藝專業學生為主,整合資源,吸收人才。公司在“眾籌人才”的模式下獲得專業技術人才團隊的支持,核心成員3人,技術團隊3人,銷售團隊2人,帶動3人再就業。公司租地6畝,生產大棚10個,商品化大棚兩個,活動板房一間,注冊資金30萬元。產品主要分為迷你玫瑰等組培快繁室內微盆景、多肉等扦插快繁微盆景、綠蘿等普通盆栽三大類,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園藝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
3.調整課程設置,與園藝前沿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和專業課程體系,推進教改研究,使教學內容新穎,體現專業發展的態勢。采用“貼近實際”的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組織培養是園藝專業的一項重要技能,在科研、應用中具有廣泛應用。在園藝專業課程設置中,部分課程設置存在重復,關于田間統計學,《園藝植物研究法》中第三章的內容園藝植物試驗設計技術,與《田間統計與分析》部分教學內容重復,也應進行修訂。依據培養目標,確定核心課程的目標定位。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做中學”和“學中做”的教育理念。在課程設置上,理論與實踐要并重,通過理論指導實驗,實驗驗證理論的方式進行課程改革。
從園藝學科的前沿熱點來看,基因組學與表觀遺傳學的園藝作物遺傳規律與調控、植物發育生物學的園藝產品品質形成與調控、逆境生物學的園藝作物生長發育與環境的協同調控以及采后生物學的園藝產品成熟衰老規律與調控等4個專題,涵蓋了園藝學科的當前熱點問題。在講授相關課程中,對該類熱點問題應予以介紹、引導,開拓學生視野。在園藝產品品質改良教學中,應從產前(遺傳與資源)、產中(發育與環境)和產后(貯藏與物流)環節入手,以質量遺傳為基礎、營養代謝為主線、關鍵基因挖掘與功能基因鑒別為核心、品質性狀形成關鍵環節及調控為重點,對調節的相關機制進行解析,并摸索其調控技術,進行多學科協同研究,從而深入帶動整個園藝基礎研究,并為園藝產業發展提供科研支撐。
4.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專業建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使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有機結合,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提升專業認同度。學院和企業合作,提供學生假期參與企業技術研發方面的機會,吸引學生參與技術服務和研發,為學生創造職業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并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園藝專業學生絕大部分在大三下學期被派往全國各地的農業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教育實習,如神農架神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雪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園藝技能的培養,包括熟練掌握園藝種苗生產能力、田間技術管理、扦插嫁接技術、園藝產品加工等專業技術能力有顯著提升。此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對新技術的學習、研究、技術遷移和技術創新能力、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以及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等素質能力也得到提升鍛煉。
5.積極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院在2015年,只有三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與學生12人,2016年,校級立項8項,參與學生數36人,學院2016年和2017年分別對《神農架七葉一枝花繁殖體系建立的初步研究》、《浙江楠多胚現象和多胚苗的遺傳分析》、《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桂花氮肥利用率影響的研究》、《盤龍參茶研究創新訓練計劃》等8項創新創業項目予以院級立項資助,每項2000元,共計1.6萬,項目成員共計32人,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對于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社會交際能力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喬永旭,張永平,陳超.新形勢下應用型大學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
[2]武鶴,葛琪,楊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 構建卓越人才培養新方案[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