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宋繼紅
摘 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專業的文化宣傳陣地,應該更好的利用優勢資源,擔當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任,把培養少年兒童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引入日常工作中。因此,公共圖書館如何在少年兒童讀者閱讀工作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發揮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讀者
2018年1月1日實施的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為引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如何在少年兒童讀者閱讀工作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成為公共圖書館面臨的課題。
1 在少年兒童讀者閱讀工作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在圖書資料行業中,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它們經過時間淘漉和歷史沉淀的文化精品,適合少年兒童讀者閱讀的傳統經典。這些是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創作和衍生出來的易于少年兒童讀者讀懂、能夠對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起到引導作用的各類書籍、報刊、視聽產品等。
2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歷年來對兒童觀和世界觀的影響
我國近代以前對少年兒童讀者的認識,都是基于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在儒家文化“父為子綱”“老者本位”的社會文化心理和觀念,晚晴到“五四”,是中國現代社會的萌芽期,也是中國現代兒童讀物的發生期,有關兒童讀物的創作與出版活動逐漸受到重視,魯迅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堪稱中國人兒童觀轉變的宣言書。20世紀30、40年代,具有社會和集體傾向的“兒童觀”概念一直作為主流引導者中國文學,典型兒童文學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成為現實主義兒童文學的典型代表,革命和戰爭的現實導致兒童觀發生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后至改革開放,中國文化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經典文學《神筆馬良》、《小兵張嘎》、《寶葫蘆的秘密》具有濃重的現實主義情懷,這一時期兒童觀的主要特點。改革開放至21世紀以前,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觀重新得到發展,代表經典文學鄭玉潔童話,曹文軒文學,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很具有教育性。21世紀的新時期,多元審美,多元文化,《哈利波特》、《淘氣包馬小跳》《大頭爸爸小頭兒子》,多元發展格局的新型兒童觀和兒童文學觀正在形成。
3 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閱讀過本民族的任何經典名著,就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理念和思想。提倡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中華傳統文化濃縮在閱讀經典讀物,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對于書香社會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同時少年兒童閱讀行為和習慣養成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
4 目前,公共圖書館推廣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況概述
公共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不斷拓展社會教育職能,在不遺余力的開展少年兒童讀者閱讀推廣同時,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弘揚傳統中華文化融入其中。如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幻彩童年—中國百年童書展”,全面宏觀地展示了一百年來中國兒童讀物的發展脈絡,彰顯了中國百年童書發展歷程中不同時期兒童讀物的風貌,集中展示了各個時期代表性強、藝術水平高、影響力深遠的經典童書,是一次大型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首都圖書館在2018年11月舉辦的《唱誦國學經典系列活動》之跟著古詩詞去旅行,以主題講演和歌舞匯報表演的形式,帶領與會家長和少年兒童讀者嗨翻全場,深受家長和小朋友的喜歡。昌平區圖書館在2016年至2018年相繼推出“閱潤昌平”兩個品牌少年兒童讀者活動—“弟子規”誦讀和童學匯”中華傳統文化親子大講堂活動,內容主要涉及弟子規學習和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和十二生肖的認識和了解,重在培養少年兒童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5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之研究策略
公共圖書館作為專業為廣大讀者及少年兒童讀者服務的圖書館,應該更好的利用優勢資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把培養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引入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優勢學科,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
5.1 完善公共圖書館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館藏供給
“書中自有黃金屋”,許多珍貴少年兒童讀者讀物有著現代書刊網絡所不具備的知識與樂趣,同時大部分家長還是認同公共圖書館是獲取知識儲備基地,及對少年兒童讀者身體發展健康有益的文明單位。公共圖書館可充分利用資源,建立中華傳統文化展示區,并將書中知識、故事掃描進本館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讓青少年看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上網查詢、學習書中知識.
5.2 推出全新閱讀平臺,擴大中華傳統文化共享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借助互聯網手段來拓寬服務的渠道、擴大服務的面積、提升服務的質量,在原有閱讀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形成全新的互聯網式中華傳統文化閱讀服務平臺,讓閱讀推廣工作更進一步。
5.3 充分發揮地域傳統文化,影響本地區讀者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整合原來分散建設的圖書館文獻資源,以優化服務體系中資源建設的效益,發揮地域傳統文化,提高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地域傳統文化最能代表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背景,提高地區的文化自信,讓本地區青少年更加了解本地區歷史文化,提高愛祖國愛家鄉的傳統美德。
5.4 多維度多角度開展中華傳統閱讀組織形式
公共圖書館可以聘請一些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或者專家擔任講座的主講,安排好各個講座的時間與順序,開展宣傳。圖書館館員也可以走出圖書館,多參加一些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會議、商業論壇以及文化展覽等。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推廣圖書館的理念。
6 結語
公共圖書館作為專業服務大眾的圖書館,應該更好的利用優勢資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把培養少年兒童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引入日常工作中,并形成長效機制,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濱.圖書館如何擔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超越[C].福建省圖書館學會學術年會,2011.
[2]李坤坪.論少兒圖書館與傳統文化的推廣[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14):80-81.
[3]張雪.公共圖書館推廣傳承傳統經典文化的現狀與思考.2018年國家圖書館青年學術論壇,2018年7月.
[4]鄒輝杰,方晨,李莉.公共圖書館地域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5(2):7-9.
[5]周華瓊.中國兒童文學兒童觀的演進—“炫彩童年”中國百年童書展.2018年國家圖書館青年學術論壇,2018年7月.
作者簡介
張華,館員,本科,北京市昌平區圖書館。
宋繼紅,館員,本科,北京市昌平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