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的教學工作中,高中化學作為三大理綜科目之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應該如何進行高中化學的科目教學,是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去研究和探討的重點。因此,本文就從實際出發,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堂實踐,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學會知識的整合規劃。因此,傳統條件下,以知識積累和吸收為主要目的的高中化學教學就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節奏。所以,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新課程下的教學環境變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運用合適的教學開展來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達到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目標。
一、 注重化學實驗,加深知識理解
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建立的一門學科,其教學方式和學習形式較其他的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化學的課堂教學時,對于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學生和老師都不注重化學實驗的操作性,往往只是理論性地對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進行闡述,然后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而將重點放在了其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書寫,配平等地方,很少進行實地的操作,不利于化學科目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認識到化學實驗項目的開展,以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理解力。
例如,在學習《含硫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這一課時,有一個濃硫酸與銅反應生成硫酸銅與二氧化硫的實驗(Cu+2H2SO4(濃)△CuSO4+SO2↑+2H2O)我們如果只是對知識進行枯燥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原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并且會對實驗步驟的準確性產生懷疑,影響學生的知識理解。因此,我們就可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實際做一下這個實驗,讓學生理解每個實驗步驟的必要性和順序性,從而提高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像這樣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化學的本質,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 注重知識整合,做好知識鏈接
在高中的化學教材中,為了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和研究,將化學知識根據不同的知識側重點分為了不同的模塊,便于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然而,這些模塊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過于死板,不能很好地將不同模塊之間的知識進行串聯和整合,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認識到這一點,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
例如,亞硫酸和次氯酸鈣2Ca(ClO)2+2H2SO34HCl+2CaSO4↓+O2↑的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復分解反應,如果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沒有對化學知識進行一個有效的整合,學生在遇到這一類問題時,很容易因為模塊知識的限制,導致思維混亂,影響學生的化學學習。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注重這一類知識的總結和整合,明確指出兩種模塊之間的聯系,比如將氧化還原反應和復分解反應之中的個例進行重點的提醒和講解,比如:Mg2Si+4HCl2MgCl2+SiH4↑等,讓學生在心中有一個知識整合的意識,讓學生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很好地進行解決,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三、 注重課后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課后反思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認識到,課后反思不僅僅是學生的任務,更是任課教師的任務,我們要在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是否合理,對知識重點的講解是否到位,等。而學生的課后反思則要注重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記憶,找出自身的知識薄弱點,并在課下進行查漏補缺,使化學的教學質量能夠全面有效地提高。
例如,在學習《核外電子排布與周期律》這一課時,我們在進行教學后,要反思自身對于教學中的知識點講解是否透徹,比如對于核外電子的結構的講解是否清晰到位,對于此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達到,比如:學生是否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而學生則需要進行課堂反思,找到自己哪一知識點還沒有理解,對于課堂所教授的技能能否熟練運用,比如:對于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是否理解到位,并及時向老師進行提問,做到查漏補缺,全面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教育工作,充滿了挑戰性,它要求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具備的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本身的知識積累,還應該能夠適應越來越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規律,更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所以,我們要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下對新的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和教育修養,為教育工作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湯蕾.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J].教育,2015(23):59-59.
[2]李戰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J].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
作者簡介:
上官巧珍,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