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瑩
【摘要】小學階段是兒童心理成長與變化的關鍵階段,是青少年建構知識體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以及樹立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初始階段,所以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培育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基于此,本文從目標導向構建以及德育體系構建兩個方面討論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小學生 積極向上 心理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86-01
前言
人的某種素質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一個多重要素共同作用的整體,意識是在人的內心當中的潛在動力系統,涵蓋了智力以及非智力等多方面的內容。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中若想實現對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有效培養,必須構建起多元化的目標體系,同時應該注意將多種教育途徑的有機整合。
一、目標導向的構建
在小學教育實踐中實現對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培養,是基于多方面要素的活動。應該結合小學生可塑性強這一基本特點,設計出全面性的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目標體系,使得學生能夠深刻認知具體要求,同時要結合實際生活以及學習進行有重點的訓練。心理學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潛在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因人而異,所以人的發展動態速度也會各不相同。所以在設計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培養目標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集中注重對學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進行培養,這也是培養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基礎所在。同時還要考慮小學生的動態發展,讓學生在自身努力的基礎之上,不斷達到目標,使得學生的發展動力得到有效激發,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意識[1]。
二、德育體系的構建
現階段,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將素質教學為根本價值導向,探索能夠使得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全面提升的基本規律。在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多元化、全方位的途徑進行整合,實現對學生的高效教育。在《小學生德育綱要》當中明確指出,小學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也必須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實現對多途徑教育的有機整合,使得校內校外各大教育平臺可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為小學生的發展構建良好的氛圍與環境,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在小學生積極向上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實現三教合一,也就是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結合、互相促進的作用網絡。
在學校教育中,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都應該滲透積極向上意識,切實做到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人人育人。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強化班主任教師與各學科教師之間的橫向聯合逐步改變德育工作由班主任教師獨立完成的被動局面,最終在學校這一德育平臺之上形成合力。
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可以有效利用家長會、家訪、家長學校等基本形式,增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雙向互動。小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的環境與背景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及其他家長的文化層次、家長的教育理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對于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家庭是小學生第一次接受教育與心理意識影響的平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诖?,在培養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等方式,為廣大家長傳授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得家長的文化層次、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進而使得小學生的積極向上心理意識能夠得到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聘請相關領導以及社會中的先進典型到學校當中做報告,積極落實幫教活動;在抓好共建活動的過程中,應該聘請校外輔導員走進學校講解日常生活當中所需要的各類知識,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形成生活所需要的行為意識。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得小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學校爭取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小學生、在家庭中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孩子、在社會當中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公民,最終達到全方位培養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目的。
結語
素質教育理念下,實現對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培養是深化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理念的需要,是進一步提高小學生思想意識水平的需要,是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學校以及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識到培育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構建明確的目標導向以及完善的德育網絡體系實現對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意識的有效培養,真正達到“立德樹人·從心開始”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瑞軍.論班主任如何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J].職業,2018(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