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
摘 要:在高校教育機制全面創新的今天,整個教學活動實現了專業化與系統化建設。與其他專業相比,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人才定位與培養方案的定等各個方面,存在自身特殊性,其中包含了藝術設計學習過程的立體化、藝術設計思維的個性化,以及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強等諸多特點。本文擬從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不足認知入手,結合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實施訴求,從而探究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要求極高的專業,除了必要的設計技術之外,美學素養、藝術審美等理念都是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但是從該專業教學實際看,教學理念缺乏有效完善,實踐體系缺失,影響了該專業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因此,創新已經發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旋律”。
1 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不足
隨著當前高校專業建設不斷完善,如今多數學校都利用自身條件,相繼開設了這一專業。無論是教學規模,還是人才培養理念,都實現了一定提升。但是,就該專業教學實際看,其中存在相關不足,比如實踐機制欠缺、綜合素養培養不足等等,直接影響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
1.1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個性化不足、特色內容不夠
在當前多數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文化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的教學結構來開展教學,無論是教材、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考核等,都缺乏必要的個性化與特色性,這就使得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如同“標準化”生產一樣。但是就目前大眾審美訴求看,藝術設計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既要注重凸顯實用性,也要注重融入必要的藝術性與個性化訴求。但是目前該專業教學活動的個性化缺失,從本質上影響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理想效果。
1.2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性不足、美學內涵缺乏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學生能否將自身所學知識和技術,巧妙應用于設計活動之中,就成為該專業教學的宗旨。但是在目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時,其中更多將精力和重點放在了理論教學上,忽略了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此外,在學生實踐教學活動中,也缺乏實踐教學資源,社會實際與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明顯不足。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與社會發展、時代需要之間有著密切關聯的專業,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只有立足時代訴求,調整教學機制,才能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機制。
2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實施訴求
對于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活動來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革新人才教育理念,并且從完善實踐環節出發,構建體系化的培養模式,已經成為時代的重要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更需如此,學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技術與設計思維,更需要對社會需要以及大眾審美認知等多種內容,形成具體理解。
2.1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重點分析
在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培養機制全面創新時,應該始終圍繞兩項重點來實施。首要在于立足學生的全面素養培養,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知識教育,也要注重學生實踐技能與審美心理的培養。另一重點,則是要注重結合時代訴求和社會需要,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就業,實現個人價值。因此,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創新過程中,需要改革改進,通過強化提升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融入市場要求,真正改善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效果。
2.2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需要注重內容多樣性
客觀的看,當前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時,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藝術設計內容,也要引導學生形成必要的設計精神,乃至美學意識。高校藝術設計從專業內容的設置與篩選,再到其中對實踐教學的實施訴求等等,都是當前需要我們去全面突破的教學因素。
3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創新策略
受當前高校教學力量局限性影響,多數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學素材缺乏針對性,實踐教學缺乏,加上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特色內容與美學理念的有效融入,從而影響了該專業的教學創新。在高校教學機制全面改革的今天,想要實現該專業教學的最佳效果,就需要注重立足教學實際,創新課程體系,整合教學資源,完善設計實踐教學,確保該專業教學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3.1 以美學思維為底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
藝術設計是一種基于環境特征和社會氛圍的創造性活動,想要實現該活動的最佳效果,既要注重對時代環境進行合理包容,同時也要結合當前藝術設計機制的訴求開展創新活動。作為一種基于客觀實際的藝術升華,其本質上是一種以美學思維為底蘊,突破常規的創造活動。相對于傳統藝術設計活動“重技能”這一局限性而言,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想要讓學生更好開展藝術設計,就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審美理念,通過形成必要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從而滿足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的整體訴求。
3.2 以專業引導為載體,注重提升老師的藝術素養與設計水準
高校教育與其他教學階段不同,除了學生自身的理解與體會外,更需要老師能夠站在學科發展的長遠視角,為學生普及新知識,更新教學內容,同時也需要老師通過自身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提升個人藝術素養及設計水準,從而更好指引該專業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對于藝術設計來說,其中具有自身發展規律,無論是學生的設計創意,還是對各種設計元素的應用,都需要站在該專業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尊重學生的成長個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實現全方位素養的培養目標。此外,在具體的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對師資力量應該采取一種包容與實用的態度,一切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設計素養與審美理念為核心,通過邀請具有相關設計經驗的校外力量參與其中,充實教學力量。
3.3 以實踐體系為補充,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造意識
在傳統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建設過程中,其焦點和重心更多放在了課堂之上,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與培養,這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更是無法滿足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訴求。高校階段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在于為社會輸送人才,并且引導學生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實現自我價值。因此,在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創新過程中,應該注重完善實踐環節,提供必要的實踐資源,通過強化與用人企業之間的聯系,進而讓學生的設計理解與時代需要之間能夠形成有效融合。
4 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藝術設計面臨諸多全新變化,相對于傳統的“形式美”而言,如今更加注重基于發揮技術優勢下的內涵美。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在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要完善教學素材外,也要將時代訴求與之相融合,通過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進而實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理想效果。當然,立足社會需要和新媒體特征,創新專業體系,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之間的協調融合。
參考文獻
[1]孫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慕課”教育模式發展現狀探究——以吉林動畫學院設計基礎教學部“創意工坊”授課模式構建為例[J].智庫時代,2018,(06):151-152.
[2]彭曉丹.基于創新思維的“一園一室”三級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研究——藝術設計團隊學院創新創業教學實證分析[J].教育文化論壇,2018,(10):38-39.
[3]董智慧.“互聯網+”環境背景下環境設計基礎類課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176-177.
[4]李群英,劉仰華,李瑩,樊婷婷,楊雪,趙雷.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于項目工作室的“導學創展一體化”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1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