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娟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課改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顯著。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逐漸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工具。此時,作為一年級語文教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識字教學,也因為多媒體的不斷普及而告別了昔日的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了。
【關鍵詞】多媒體 一年級 語文 識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71-01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課改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顯著。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逐漸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工具。此時,作為一年級語文教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識字教學,也因為多媒體的不斷普及而告別了昔日的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了。下面就結合本人教學實踐,將自己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進行的一年級識字教學經驗淺談如下:
一、巧用動畫,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識字教學僅憑著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單調地、機械地、重復地進行,因為缺乏形象生動的視覺美和感官美而顯得味同嚼蠟。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之一。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漢字造字規律,精心設計和選擇電教手段,創設新穎有趣的動畫情境,容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把抽象的漢字符號形象化、具體化,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大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伊生”的境界。
二、巧用圖片,降低識字難度。
很多時候,如何輕松愉悅的教學象形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因為很多象形字雖然簡單,但是因為缺乏一座抽象的漢字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而讓學生對識字教學索然無味。但是象字形與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狀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觀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巧妙利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難題。例如教學“山、石、水、月、火”等象形字的時候,我在大屏幕上依次呈現這些字所代表的圖畫:一座大山、幾塊石頭、一潭綠水、一輪彎月、一簇篝火等,再配以讀音,畫面由小篆體象形字逐漸轉變成現代漢字,讓學生通過圖片的演示感受文字的演變過程,進而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與一幅幅豐滿的文字圖聯系起來,讓漢字的筆畫結構與生動鮮明的表象聯系起來,讓學生經歷耳聞其言、目觀其形、心領其變的過程,鞏固了聯想記憶,識字教學就再也不會顯得索然無味,反而會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讓識字教學顯得妙趣橫生。
三、巧用游戲,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游戲是一年級學生最喜愛的識字方法之一。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識字游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另外,還可以運用“猜謎語”,區分漢字。許多形近字,學生經常混淆。我指導學生編“謎語”,打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猜。比如:“心至令人感動,言來互相尊重。青天萬里無云,水到純凈透明”。學生很容易知道這是“情、請、晴、清”。我還讓學生和家長合作編“謎語”,再在班上交流,效果也不錯。除此之外,我還常常采用擊鼓識字活動,以將會認的生字連環演播式的課件,配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及輕快的音樂開展識字活動。伴隨著輕快的音樂,一場生動活潑的擊鼓識字游戲開始了。孩子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參與其中。
四、巧用多媒體,進行交互反饋。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加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傳統的識字教學,教師大多采用抄寫、聽寫、認讀的單一方式,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對所學的字辯識不清,記憶上混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教學中經常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以游戲的形式復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識字積極性。例如:“小貓釣魚”畫面上一只小貓在釣魚,水中小魚游來游去,每條魚身上有一個生字。釣上一條魚,指定一個學生讀字。讀對了,魚會安然地進水桶。反之,魚就溜回水中。在這類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連一連、讀一讀、猜一猜等活動,不時產生一種新鮮感,增強了識字欲望,鞏固了識字成果,大大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認讀的樂趣。
總之,多媒體進入一年級語文課堂后,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尤其對剛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的學生,多媒體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媒體也為我們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應不斷學習,合理制作、巧妙應用多媒體,讓自己的教學滿堂生輝,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