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也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度和能力等無形的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開發利用 鄉土資源 農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86-01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課程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也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度和能力等無形的資源,教科書不應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因素。
農村中學的課程資源盡管在很多方面無法與城市中學的現代課程資源相比,比如我們農村中學有著城市中學無法比擬的條件——豐富的鄉土資源,對鄉土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愛自然、愛家鄉的感情。
一、內化知識,挖掘經驗
我結合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充分利用鄉土資源。來自農村的孩子每家都有自己的田地,孩子們每天都要與父母一起耕作、養雞、養鴨、養牛羊,這些經驗都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從每天接觸的農作物研究,如:種子如何發芽、如何生長;通過觀察雞、鴨的出生及成長過程,培養觀察、思考與發現問題的能力。
我在教學當中盡量采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或是利用實物標本進行直觀教學,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培養探究能力。例如:在講到《種子的萌發》這一課時,我首先播放同學們非常熟悉的農民春耕播種的視頻片段,學生在家里經常幫父母耕種,對這樣的場景非常熟悉,利用這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學生能夠順利的找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這樣就能夠很好的引導出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
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著果園,果園的勞動是比較繁忙的,學生在休息日里也需要經常幫忙,對果園的一切都很熟悉。因此我在講到《被子植物的一生》時,就利用果園里開的正旺盛的桃花進行實地教學,學生的這些優勢引導學生觀察果樹的開花、傳粉、受精、結果的過程,學生因為有了實際的經驗為基礎,這些知識可以說是一點就通。
而在講到《植物的生殖》時,里面提到無性生殖,我提前讓學生回家跟隨家長一起栽種馬鈴薯,并且還讓學生向家長請教還有那些植物也是不用種子繁殖的?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繁殖的?這樣課堂上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表現得非常積極。農村學生的家長都有著豐富的農業實踐經驗,讓學生向家長請教,增長學生的相關知識,不僅能夠增加生物課與生活的聯系,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立足生活,儲備資源
我們鄉鎮的養殖、種植業比較發達,我們這沙柳村的綠色西紅柿種植基地、脈田村的糧食酒的釀造和黃粉蟲的喂養、望海初家村的葡萄的種植、高村的黑豬的養殖以及沿海灘涂養殖、西洋參、蔬菜、果品種植和特色動物養殖等,這些都是十分豐富的課程資源,學校跟這些基地都建立了關系往來,學生們經常可以到這些基地參觀,在這里能夠學到更多的更直接的知識。例如,在講《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這節課之前就帶領學生到脈田村參觀糧食酒的釀造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熟悉釀造的步驟,了解酵母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這樣在課堂上的學習就輕而易舉了。而在講到“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時,學生根據平時看到的村里的大棚種植,立刻就知道,要經常通風換氣,但不知道原理是什么,通過課堂上的學習,還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例如要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采取養一些小動物、是農家肥等措施)等,這樣更能夠加深知識的理解,通過與農村生產實際的結合,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活化教材,開發資源
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的眼睛。在講到《動物的類群》里面的昆蟲時,我要去每位同學都要捕捉一只螞蚱,上課的時候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手里都拿著一只螞蚱。老師一邊提問,一邊引導學生觀察螞蚱的觸角和外部形態,這個辦法新奇、生動,與城市孩子上同類課相比,他們有了親身的體驗,在直觀上更容易接受。
鄉土資源無處不在,在農村生物學科有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我們應當樹立新的教學資源觀,用現代教育理念去辯證地進行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作者簡介:
周麗君(1974.4-),女,山東威海人,中級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