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飛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無論是中職教育還是普通、高等學校的教育都應該不斷的探究以學校教學為特點的,以實際需要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在中職的教學中就應該不斷的以市場需要和就業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夠適應時代需要的應用型的技術人才。因此,如果教學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的學生就很難達到要求。所以,教師在中職化工的教學中應該不斷的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教學任務,完成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的化工人才。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在教學中的經驗,探究在中職化工的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和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職化工教學 教學模式 改革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95-01
一、中職化工課程教學中的教學現狀
中職化工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化學知識、化學生產工藝流程以及一些化工設備的認識和使用。現階段仍然有很多教師在對化工的相關知識的教學中使用口頭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仍然使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學生仍然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單一落后,而且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產生倦怠感,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其次,化工課程的教學中很多知識需要借助一些教學模型或者實驗協助學生學習相關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使用。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相關知識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中職化工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1.通過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探索知識,以此來構建多層次、多視角的創新教學。讓學生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感受在化工課程中帶來的樂趣,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在化工課程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中,筆者認為通過對學生實際動手的實驗的加強,利用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形成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對于化工這門學科來說是很有效的科學的方法。
2.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只有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才能進行思考。所謂問題是創新的開始,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疑問,那么就沒有對于問題的思考。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在課堂上長篇大論的講,學生在下面聽,至于學生有沒有學會,學會多少,應該怎么用這些問題都是不知道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動腦機會,束縛了學生的大腦思維的活躍度。學生因為對教師的依賴和教師講課方式的慣性,會很少向教師提問一些不理解的問題,最終慢慢的失去探究的意識,失去了相應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
比如:在學習化工醫藥中的關于制藥中發酵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發酵中主要會涉及到工程菌和工程細胞。在對工程菌和工程細胞的理解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先探究兩者的區別,然后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進行辯論,逐漸的討論出兩者的區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不斷的發現在學習中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學習過程中學過的知識的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化工的學習本身就規定了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需要在實踐不斷的應用。小組的學習形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發展和知識的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探究”的形式。首先是培養學生小組學習中的探究意識和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中多給學生一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的討論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思路。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有時間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其次,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學習中的學習任務,知道在討論中應該針對什么樣的問題進行討論。
比如:在學習中教師講解探究物理性質時,應該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利用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在小組的討論中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四、總結
總之,在中職化工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回歸課堂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錢文.中職化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施分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9).
[2]張剛.中職化工專業教學改革構想[J].魅力中國,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