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彪
“今天刮什么風”是以指導學生觀測風向和風力為主要內容。教學中可結合多媒體進行實施,使學生獲得有關“刮風”的知識,學會觀測風向、風力的方法,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興趣和能力。然而仔細研究科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可以發現:科學課程要以探究為核心,要以促進科學素養為宗旨。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這節課,怎樣才能讓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及空間有所突破?
教學設計:
在導入新課階段運用錄像引入:生活中刮風的情景。教師進行啟發談話:對這些現象你有什么感想?學生的議論聲由小到大,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有學生提出對天氣進行預報后,教師順勢引入下一環節的教學(要想知道風的大小,就要了解《風級歌》的內容),進行《風級歌》的教學。在播放動畫版的《風級歌》后,師生進行搶答游戲,說出與動畫對應的歌詞,在師生共同補充、共同評價的過程中,學生非常輕松地完成了本節內容。
在進行室外觀測前進行相關知識學習指導,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到室外活動會出現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等。如風向風力的測量方法、用什么工具進行測量。觀測活動開始了,各小組選定觀測地點進行觀測、記錄。出現意外了:有學生發現風級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現象同時出現時,不知如何記錄。有的把最后一次觀測作為結果;有的把第一次觀測做為結果;還有的“吵”著要平均一下;有的要選最小的風級來定級;有的要選最大的風級來定級。秩序有點“失控”。老師只好要求:先把每次的觀測都記錄下來。活動結束了,學生意猶未盡。匯報測量結果時老師就學生在觀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師生共同進行解答。有的同學又質疑了:我的測量結果與天氣預報的風向風力不同,怎么回事……
最后教師布置作業:連續記錄一周的天氣情況(內容包括:天氣、云量、風向、風力、雨量……)并做好記錄。
后續對三(1)班同學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作業完成情況很糟糕。
案例分析:本課是“關心天氣”這一主題的子項目,這與測量氣溫、測量降雨量的活動一樣。本課著重圍繞指導學生開展觀測風向、風力的活動進行。另外,要求結合前兩課所學的方法,連續觀測記錄一周的天氣情況。與前兩課的不同之處在于,本課作為觀測天氣活動的一個總結,還兼顧前兩課觀測方法的介紹,提出較長期的觀測記錄要求,為下節課概括氣候的季節特征做好了準備。
教學反思:
1.科學教學活動不能只局限于實驗室之中。如果我們的探究活動能從實驗室中走出來,就會發現原來科學課還有更廣闊的探究天地。透過本節課來看,室外的觀測活動實際上是本節課的重點,對小學生來說,風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熟悉是因為常見,陌生是因為我們平常很少會有學生去主動觀測、思考如何觀測、如何判斷風向、風力。當學生的熱情被老師激發以后,他們就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觀測、去感受真實的自然,兩眼緊盯風力風速器,小手緊握彩帶,認真觀察,小聲討論,仔細記錄,一個個疑問產生了。有學生發現風吹來時風級和上次記錄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小組就“悄悄地”改了上次的記錄;有的就按實際每次都記錄下來;而有的小組成員則“吵”起來了,就是這一“吵”,吵出了科學探究的真實性。教師在此的設計為我們提供了啟示,我們常常為學生沒有質疑精神而犯愁,從這一案例中我們可體會到科學素養的培養要像科學家那樣在科學實踐中培養,科學實踐不能局限于實驗室狹小的空間,要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展開。
2.靈活處理,使教學活動進一步順應學生的探究需要。這一教學活動要根據本地天氣情況提前或推后,為學生活動創造觀測的自然條件,在刮風的天氣中,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觀測。而只有在實際的觀測過程中學生才能真切地感知真實的問題,形成真實的探究動機。
另外,對教材順序的略加處理,使學生探究活動顯得更為連貫。把《風級歌》教學提前,這既為學生在室外連續觀測打下了知識基礎,也為學生在室外連續觀測提供了時間保障。因此,這些創造性設計體現了教學為“學生需要”服務這一理念,實現了讓觀測活動進入學生的真實世界的教學目標。
3.運用現代媒體制作了生動有趣的課件進行教學,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把學生帶出實驗室,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于更為豐富的背景中,幫助他們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豐富了他們學習的經歷。課件播放“生活中刮風的情景”的錄像、《風級歌》,引導學生進行判斷活動。融視、聽于一體,動態與靜態加以結合,自然界的影像與學生活動結合。這些形式多樣的信息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中,使其思維擴展到實驗室以外更為廣闊的空間,在現代媒體的作用下,給了學生產生問題的時空條件,學生能更全面、更深刻、更生動地認識自然現象。
思考:
教材中安排了“連續觀測一周的天氣情況”這一活動。從長遠角度上看是十分有用的,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意義重大。這實際上是科學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兩課所學觀測內容的一個總結、運用,為了解氣候變化做好經驗準備。讓課外觀測活動持續連貫地深入開展,構成對天氣變化專題研究的整體科學親歷活動。當然這對學生的能力、毅力,對教師的時間、精力及責任感都有較高的要求,要防止這一活動流于形式,要在課外定期進行反饋和鼓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對觀測方法進行改進、創新等。把觀測探究活動變成他們樂于從事的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但是,從課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近80%的學生沒有去觀測或沒有堅持下來,這是每位科學教師都不愿看到的現象。
如何讓學生自覺走出課堂,走近自然,體驗科學的魅力;如何有效地進行長期積累,是現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