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宇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教育在社會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小學教育更是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改進他們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相關建議
文字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它的產生到發展,再到使用都反映了時空的超越,區域的超越和方言的超越的所有特征,賦予文化所需要擁有的內涵。首先,漢語作為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珍惜的語言。再者語言教學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學科,自古以來就存在。雖然中國的舊式教育沒有單獨設置語言,但它被納入政治、歷史、哲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教育中。最后,在中國古代教育的基礎上發展了現代漢語教育,古代漢語教育分為四個階段,從集中識字以及識字和思維方面的教育,然后再進行朗讀和寫作的訓練。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可比性。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賦予文化新的內涵。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進行詳細闡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學程序都是先開始進行教學,然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然后學習新的課文,鞏固新的課文知識,最后在課后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在學習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教學法是講授法,就算有變化形式也只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稍加改變而已。這樣一套程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當然有它的優勢,先從一方面來說,使用這套程序是學生學會基本語言技能并且有效地減弱艾賓浩斯曲線效應的方式。另一方面來說,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將心思回到課堂上。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所出現的問題在中國小學中就顯得很突出。
2.知識教育遠遠超出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過分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小學教育的基本知識,而忽視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除了課堂上的新課程和培訓外,課后也是基礎知識方面的訓練和閱讀的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語言最基本的知識是鞏固和閱讀技能,學生缺乏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機會。對于學生進行審美情感教育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少的,除了在教材中遇到的課后練習時,教師會進行相應的一個拓展。這些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學生只能獲得基本的知識,缺乏情感教育發展。
3.教學忽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
語文是一門讓人學會如何表達的語言,是可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門語言,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語文學科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掌握基本語言技能,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并將每一門課程都學習好。小學階段是學生口語交流技能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發展技能的最佳時機。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往往被忽視,學生上臺進行回答問題、表演、講故事的機會少之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
二、針對小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
1.加強教師知識的培訓和教學技能的訓練
教學方法的簡單并且單一主要是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沒有隨著教育的發展而提高。所以為了改變教師教學方法的這種現狀,有必要加強對教師自身教學技能的培訓,讓教師開展多元化、多功能、多樣化的教學。在實際課程中采用導入的教學方法,并且進行規范的板書,詳細的講解,有針對性的提問和精彩的教學,靈活運用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方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覺得清晰流暢、生動活潑。
2.要充分理解“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言的特點
現在出現教師關注知識教育遠遠大于情感教育的問題,我們需要利用語文這個“工具與人文性統一”的特征,正確理解這個特征并且將此功能付諸實踐,語言技能是學習不同知識和執行不同任務的基礎。語言的人文性就是意味著語言和言語工作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換句話說,除了掌握小學語文教學這一階段的基本知識外,還應該通過文本語言、音頻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兩者達到動態平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3.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對課堂進行創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人們不斷成長,他們會發現基礎知識很重要,但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實際上更為重要。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是一種進行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是與交流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創設教育情境,以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大膽回答相應的問題。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將心比心》這一課時,先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內容,體會到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得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教師在講課之前會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劇情是如果在公交車上遇到需要給老人家讓座的時候,你會怎么辦?當路上遇到別人摔跤的時候,你又會怎么辦,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中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此外,創新課堂和語言游戲活動的建立也是培養口語交際技能的最佳途徑。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播放有關桂林山水的短視頻,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描述這些美麗的風景,接著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到情境中,從閱讀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及它的美,還有作者優美的語言。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是學生必須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科目,這樣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至關重要。小學教育階段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講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小學教育中的語言教育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重視和關注的主題。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卻很容易被忽視。一方面,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實際教育必須繼續加強自身教學技能方面的提高,與社會發展同步進行,與時俱進。另一個方面,還必須繼續開展對小學語文學習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使語文教育得到發展,提高漢語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杜小琴.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選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2]楊靜.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考試周刊,2018(81):6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