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數感的培養,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所在,也是在初學數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的內容。在小學數學低段的數感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日常觀察、在實踐中作出引導、在生活中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教育等,并且邀請家長在生活中引導學生去養成數感。在日常教學中,小學低段教學中數感的培養,能為學生未來數學學習、數感的養成奠定扎實的基礎,需要引發關注。
一、在日常觀察中進行數感培養
在日常觀察中,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是在有目的、有順序的知覺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數感。如在教學生認識數字時,不要單純地將知識展現給學生,說教般地引導學生認識1,2,3,4,5……而是反問學生“0長得像什么啊?”“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見過0?”……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也比較輕松,但是能激發學生的討論欲望,小學階段學生想象力豐富、對社會的認知也正處于初始的新鮮階段,教師的提問,能促使學生去想象,將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出來,如0像雞蛋、像圓圈、像字母O等,一系列的答案,能夠使學生對0這個數字有一個最直觀的感悟。在這一系列的學習中,學生逐漸養成一定的數感,這種數感是在自己的觀察中得到的,不再是教師說教,也會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在學生實踐中展開數感培養
在學生實踐中展開對學生數感的培養,能夠結合學生在校的課堂體驗,全面推動學生去了解知識、掌握數字。如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道具里面的小棍,去數出100根小棒。開始的時候,多數學生都在一根根地數小棍,此時教師也并未加以干涉,而是默默地進行觀察,后來逐漸有些學生意識到這樣數小棍不方便,于是開始10個一組的數,甚至有人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數50根,逐漸增加數數的趣味性。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在班級種提示學生,試著10根10根地數;將每10根小棍按照固定的擺位,這樣對照相應的擺位進行填充,擺上10排,就能很輕松快速地數出需要的小棍,這也是教學生十進位制的嘗試等。在很多時候,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成長,全面達成現代化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關注,最終實現現代化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給學生以全面的啟發。
三、在與生活結合中培養學生數感
在與生活結合中培養學生的數感。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發展,數學學科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需要注意到學生數學意識、數學思維的全面培養,而這種培養可以直觀地表現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是有意識地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如運用語文課堂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數學也需要運用。培養學生的數感,也可以在生活中結合,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前面已經提到的是,學生生活中超市的價簽、紅綠燈的倒計時等都是數字,但是這些都是從數字形狀上的觀察,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對數字有更深刻的體驗。如在學習計量單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到操場,親自走一走10米、50米、100米之間的區別,找到不同數字真正代表的大小、多少等的不同。數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所在,雖然難以用具體的數據以及考核標準進行衡量,卻切實地影響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扎實的數感培養,能夠為學生奠定扎實的數學學習基礎,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等,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當然,學生數感的培養,不能僅僅依賴于教師課堂的說教,更依賴于社會家庭生活中的積累。
四、邀請家長在生活中培養學生數感
學生的數感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很多時候,數感好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對數字的判斷能力、掌握能力等有著很大的獨特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從學生的生活環境中進行挖掘,此時就體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數感的培養中,通過家長會、班級群等,為家長闡明道理,與家長進行溝通,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建立數感。如生活中通過小游戲建立的數數能力,通過時間的認識去掌握數字等,這些都是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完成的。例如,對于千克和克方面的內容,學生自己對于這方面單位的關注程度可能不高,他們在這個方面的經驗積累明顯不夠。可以引導家長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思考,尋找和思考關于單位的問題。到超市看一看、數一數,及時進行記錄,進而分析其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拿出一克和一千克的物品,然后總結分析相關的資料。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積累了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而后,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估算,可以估算生活物品的重量,而后利用秤進行驗證,這樣可以在生活中形成數感。
在近年來的小學低段教學中,核心素養等的指導之下,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會背乘法口訣,去記住什么,而是要培養學生數學意識,對學生作出啟蒙,這些都要求教學工作更多的關注學生本身。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感,是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能夠全面推動現代教學工作的發展,給學生以啟發。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