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而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是人民群眾的終身學校,公共圖書館是市政府為民服務的窗口,是廣大人民群眾接受社會文化教育,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課堂,是人們收集科技信息和技術情報、發展經濟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為納稅人服務的一條重要途徑。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相關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分析探討
通俗來說,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這種相加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相關的信息通信技術和廣闊的互聯網平臺,來將互聯網和一些傳統的行業來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創造出一個嶄新的發展生態。這種新的社會形態,可以使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并且具有一定的集成作用,可以更好的使互聯網的新成果融入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從而為社會創造出新的生產力。在這種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對自身的工作模式和相關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從而更符合時代背景。尤其是公共圖書館這種帶有服務性質的圖書館,更應該對服務模式進行相關的改進,從而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使其更好的面向社會。實際上,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帶給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不僅是挑戰,更是一場變革,是傳統和現代的一種碰撞融合,是為了衍生出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1]。
1 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概述
公共圖書館實際上更多的是為全民來提供免費服務的,并不帶有盈利模式,而且提供的圖書很多都不是專業的,而且很多公共圖書館還可以提供一定的社區活動場所,是由政府稅收來支持的。實際上,公共圖書館是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來進行管理、資助和支持的,免費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一種圖書館,它既可以是為一般群眾來進行服務的,也可以是為某一些特定的讀者,例如一些兒童、工人、農民來進行服務的,而且設立和經營都由相關的法律依據。很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都是面向大眾的,包括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群,在過去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人員的選擇上,很多服務人員都是學識比較淵博、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的,尤其是對讀者的服務上,更是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因為很多公共圖書館的圖書比較多,且因為受眾人群比較廣泛,在進行服務工作時對于模式的確立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總體來說,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大體是為了能使民眾享受和了解知識,是為了促進社會的文化建設的[2]。
2 目前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
2.1 沒有融合時代背景確立服務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很多行業都對工作模式進行了相關的改進,以求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而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對服務模式進行改革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十分迫切。但實際上,有很多公共圖書館并沒有對服務模式進行改革。有很多公共圖書館還是運用傳統的服務管理模式,包括在書籍的存放和查找上都過于依賴人工,不僅造成了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工作量加重,而且不利于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很多都是進行人工服務的,包括圖書卡的建立以及在圖書的分類和管理上,而且有很多圖書的破損之類的工作都是由工作人員進行處理的。這種服務模式不僅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使得很多工作人員沒有多余的精力來為讀者提供服務,造成了服務空缺的現象[3]。
2.2 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不當
實際上,想要改變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很大程度上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建設。很多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存在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很大一部分人群依賴于網上信息的查找,忽視了公共圖書館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數量急劇減少,并且在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和相關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問題。很多讀者因為在公共圖書館的體驗感檢查,更加減少了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人群,使得一部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4]。
3 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改善措施
3.1 結合時代背景確立新型的服務模式
基于現代的時代背景,公共圖書館要想更好的發展,就需要為服務模式注入時代特色,做出相應的改變。首先,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改變公共圖書館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對于圖書的管理這一方面,因為圖書的管理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可以建立一個系統來進行綜合管理,將圖書錄入到系統中,包括圖書的存放和分類,以及后期圖書的破損修復工作都可以進行建檔處理,使工作模式更加規范。而且,還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電子服務設備來改善服務模式,比如在讀者的圖書卡信息建立,以及一些圖書的查詢和借閱上,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因為公共圖書館實際上不止是提供圖書的借閱的,還可以提供一些數據的查詢和活動室,畢竟公共圖書館是提供服務的場所。這就可以對公共圖書館內部的區域分化上進行相關的改進,可以建立一些活動室、學習室、閱覽室和信息瀏覽室。因為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的內部空間是沒有區域分化的,所以,根據不同的區域進行細致的分化來進行管理可以進行更好的服務。尤其是現今很多讀者喜歡到公共圖書館來進行學習,互不打擾的空間不僅能帶給讀者更好的體驗,還能使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更加方便。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改進不進需要體現在外部管理方面,實際上,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利用一些互聯網手段來進行宣傳,例如建立一些公眾號和網上公共圖書館來進行服務,更貼合時代背景下讀者的需求[5]。
3.2 嚴格管理工作人員
盡管現今的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的職責和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調整。但實際上,工作人員的態度和能力都對服務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做好對工作人員的管理,首先要做好崗前培訓,讓每個工作人員都能明確自身的職責,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還可以設立一些獎罰制度,來激勵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尤其是在時代背景下,很多服務都和互聯網有關,更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來引導讀者進行操作,同時,還要確保他們的服務態度能給讀者帶來良好的體驗,從而更好的履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大眾的職能。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背景下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行相關的改進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強對公共圖書館的重視程度,根據時代背景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行相應的改善,使公共圖書館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信林,馬曉茜,龍耀華.“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優化探究——以長沙市圖書館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8,34(05):97-103.
[2]朱桂紅.“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服務[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8):152-153+156.
[3]李亮.“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移動服務創新實踐探索——以深圳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8,31(04):70-73+69.
[4]湯莉.“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模式構建[J].黑河學刊,2018(03):168-170.
[5]張納新.“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流通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9):14-15.
作者簡介
彭雙梅(1972-),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大專學歷,中級職稱(館員),從事圖書資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