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認為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方式比較單一,時代性較弱;德育觀念、德育方法存在短板,缺少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培養;愛國、愛校、愛家教育不夠深入;德育滲透的適度性、活泛性不突出等問題,論述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的策略:以身作則,加強示范;著眼需求,提升意識;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借助比賽,鼓勵競爭;組織活動,強化愛國;適度活泛,全面發展。
【關鍵詞】德育 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 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24-02
所謂德育,從廣義上來說,其包括一切培養個體道德的活動,而狹義上的德育則特指學校道德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德育對于學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中職階段的教學要取得有效性更需要德育輔助。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倘若能滲透德育,將會獲得雙重成效。本文探索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狀
德育一直受到中職學校的廣泛關注,為了促進學校德育成效的提升,中職學校積極開展德育活動,采取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舉措,獲得了較為顯著的德育成效。為了促進德育成效在中職體育課程中的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身心特征與特點、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師自身教學的能力,實施多種教育引導舉措,有效實現德育與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的結合。筆者經過查閱大量文獻,并聚焦實際情況開展典型個案調研,獲得了諸多事實資料,總結出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成績、經驗與不足。總體而言,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已經獲得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有效提高了學校的德育水平。
但是,不可否認,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礙了德育成效的進一步提升。筆者分析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案例,發現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作為德育和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融合的主導者,部分教師自身素質沒有達到應該具備的標準,沒有發揮教師應該發揮的示范作用,影響了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第二,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滲透過程中,最需要注重的是與時俱進,只有著眼于此,德育才有意義、才有效果。但是,部分教師并未注重這點,德育方式過于傳統老套而比較單一,且時代性較弱,影響了德育效果。第三,體育課堂教學除了要注重基本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外,更需要注重體育學科性,并將其作為重要內容有效融入德育中。但是,在很多教學實踐中,卻沒有了體育色彩,缺少了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培養。第四,愛國、愛校、愛家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核心,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愛國、愛校、愛家教育。但是,部分案例卻忽視了這一點,認為愛國、愛校、愛家教育是語文等學科的任務,這影響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第五,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適度性、活泛性還不突出,表現在教師德育方式過于死板、德育范疇過于狹隘。這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以真正促進德育成效。這五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的現實困境,我們理應高度重視并及時解決。
二、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一)以身作則,加強示范。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首先取決于教師。可以說,教師是有效融合兩者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融合效果。這不僅僅是因為教師是教學主導者,更因為在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在內的多數中職學科教學中,教師是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個體,其言談舉止很容易被學生模仿,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從自身素養出發,注重規范自身行為,為學生發揮榜樣示范效應,促進學生模仿行為的正確性。
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必須從最為基本的行為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自身言談舉止,注重與學生禮貌相處,有效地引導學生的行為。同時,還要充分注意到體育教學與中職學生的特性。例如若班級學生都是女生,教師在教學中就應注重學生的體能特性,在學習內容上充分尊重學生。這樣,學生不僅有了行為示范,還學會了尊重差異、尊重他人。
(二)著眼需求,提升意識。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德育開展的著眼點不一樣。但是,不少教師認為德育著眼點就是教好學生文明禮儀等傳統習慣,這是錯誤的。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必須有時代感,要將最為吻合時代需求、最為符合學生實際特性的德育內容傳授給學生,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達到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水準。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善于采取多種方式,在立足時代需求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
當前,學會合作是發展的前提,更是當前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學生必須達到的道德要求。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合作能力,筆者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運球練習,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尤其是調動運球技術好的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幫助其他相對技術較差的學生,因為同伴群體之間的互助,往往能獲得意想之外的效果。事實證明,這一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獲得了較好的德育成效。
(三)更新觀念,創新方法。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并非簡單地讓學生學會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而是讓學生充分結合所學知識,理解體育精神,提升認知水平,增進道德素養。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不能空喊口號,而是要積極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將其落實到行動上,切實提升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觀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創新,需要充分關注學生基本特性和實際需求,積極改革相應教學方法,保證德育開展的適宜性、有效性、完備性。
例如,筆者在竹竿舞的教學中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方法,關注到班級內部學生均為女生這一實際情況,結合女生身體情況,對持竿者的姿勢、跳舞者的要求進行改進,以讓學生適應這項原本更適合男生的運動。同時,筆者還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這些觀念和方法的改變,切實提升了學生的運動能力,增進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借助比賽,鼓勵競爭。競爭精神是德育開展的重要追求目標。競爭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積極組織開展比賽,借助比賽讓學生學會競爭,進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達到德育目的。比賽的組織,需要教師積極思考,努力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感受競爭、享受競爭、學會競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競爭固然可貴,但是要端正競爭態度,尤其要學會合理競爭。
例如,筆者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基于本班學生均為女生的情況,縮短羽毛球比賽時間,這樣做既符合女生體能特性,又符合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要求。筆者向學生講述了比賽規則,讓學生必須在規則內進行比賽,否則一律視為成績無效,從而讓學生既體會到了競爭,又學會了合理競爭。事實證明,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增強,達到了德育目的。
(五)組織活動,強化愛國。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要關注傳統課堂本身,還要關注帶有第二課堂意味的教學形式。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除了采取傳統教學形式,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特性,采取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教師在活動中開展德育。愛國、愛校、愛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就可借助活動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愛家熱情,強化學生的愛國、愛校、愛家情感。
例如,筆者基于所教授班級學生全部為女生這一特性,在教學中采取了活動教學,達成愛國、愛校、愛家教育的德育目標。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就是活動教學的良好典范。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中國女排奧運奪冠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熱情。通過比賽觀看,學生不僅感受到了高超排球比賽的技術,還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
(六)適度活泛,全面發展。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采取和把握一定原則,如此方可保證德育有效落實。適度和活泛,理應成為重要原則。所謂適度,主要是指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要適度,不可影響中職體育教學的本體目的。而活泛原則,主要是指德育滲透的靈活性,不需要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要讓課堂“活”起來,防止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
例如,板鞋這項運動與一般項目不同,不僅帶有傳統項目的競技性、開放性、普及性,還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筆者堅持適度原則,以學生學會板鞋運動為核心,兼具德育。同時,秉承活泛原則,不僅為學生講授運動技能,還講授板鞋的歷史傳統,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氛圍十分融洽。事實證明,這兩個原則保障了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成效。
總之,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德育滲透,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同時,教師要積極從多個角度出發,謀求創新,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劉 森.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時代教育,2015(6)
[2]楊光輝,黃 鑫.中職院校學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對策研究[J].新西部,2010(12)
[3]石德梅.如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學時代,2012(8)
[4]杜紅勤.論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所在[J].課程教育研究,2012(30)
【作者簡介】韋國富(1982— ),男,壯族,廣西隆林人,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講師(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德育。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