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瑞庚 梁平



【摘 要】本文闡明“互聯網+手機微課”模式及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以高三一輪復習示范課“基本不等式——基于手機微課的高三復習課”為例,講解手機微課在復習中的具體應用,總結手機微課教學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對手機微課教學模式進行反思。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101-04
隨著“互聯網+”、智慧校園、云平臺的深入發展,以及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對大數據建設的投入,“互聯網+教育”沖擊著傳統的教育形態及理念。4G 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5G 已經向我們走來,這將會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改變著社會。移動互聯網也進入了互聯互通的“微時代”,區塊鏈、無人駕駛、移動支付、微信、QQ、微博、微學習等新業態正在深刻地影響并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微課,是繼翻轉課堂新理念提出后形成的在教育領域中的新生事物,已成為當前信息化資源庫建設的重點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研究熱點,已成為傳統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典型案例。手機微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并成為師生們的新寵。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普及程度很高,更新換代也快,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也非常高。根據調查,在工作或休閑狀態下,每 3 分鐘至少要翻看一次手機。所謂手機微課就是利用自己的手機錄制的微課,它短小精悍,錄制非常方便,隨時隨地可錄制,幾乎零成本。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程度反復學習觀看,直到自己弄懂為止。“互聯網+手機微課”是利用錄制好的微課,讓互聯網插上翅膀,方便傳播,方便制作,方便學生學習,也能為教師的職業生涯留下寶貴的課件資源財富,進而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新課標理念引領下,為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組建了手機微課課題研究小組。根據教材重難點,針對學生最難理解的知識點,利用手機錄制微課,并建立高中數學微課系列資源庫。比如,在《橢圓及其標準方程》中,筆者錄制了如下內容:(1)橢圓定義的理解;(2)橢圓方程的推導三種方法;(3)如何利用幾何畫板畫橢圓。這些內容既是教材的重點、難點,又是學生理解橢圓的定義及方程的痛點。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如果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銜接不上,就只能根據筆記來重新進行學習,而筆記卻無法完全復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全部過程,由此學習效率不高,也很難理解。有了手機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后遺忘了,也還可以再看,直至理解和掌握。
一、教學實例
現以高三一輪復習示范課“基本不等式—— 基于手機微課的高三復習課”為例,講解手機微課在復習中的具體應用。教案如下:
高三一輪復習:基本不等式—— 基于手機微課的高三復習課
【復習目標】
1.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最大(小)值問題;
2.通過具體題目進一步掌握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與化歸思想、換元思想、整體思想等重要的數學思想;
3.通過手機微課,提高復習效率,及時反饋知識掌握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數的最值;
2.難點:利用配湊、裂項、轉化、分離常數等變形手段,創設應用基本不等式的情境。
【教學策略與方法】
手機微課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師生互動法。
【教學過程】
具體如表 1(見下頁)。
二、手機微課教學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基于“互聯網+”手機微課與傳統課堂相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本著教育公平性原則,近年來各校的均衡分班及高中招生按地段生分配適當比例的做法,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況變得越來越復雜,尖子生不能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提高,后進生在課堂上卻很難跟上學習的節奏,學習情況堪憂。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有機結合使網絡和學習終端不斷融合。隨著 5G 網絡的到來,打破了用戶使用網絡慣性的約束,促使師生之間的教與學方式發生轉變,我們要適應這種改變。對于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手機微課極大地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的需求,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
(二)提升數學課堂的高效性。高效課堂應是學校和教師追求的目標。傳統習慣上,學生的學習主要在課堂中汲取知識,生成能力。而手機微課能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里,讓輕松學習無處不在,滿足高效課堂的要求。手機微課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能深化知識的學習,又能查缺補漏,是傳統課堂學習方式的一種重要補充。手機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引領新的學習革命。
(三)有力促進初高中數學資源庫建設,培養青年教師,極大地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手機微課要求在 5 分鐘以內將一個問題講清講透,極大地考驗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問題設計和語言的組織等綜合能力。手機微課將問題集中起來,形成資源庫;將教師對教材中難懂的知識理解整理出來,極大方便了今后的課堂教學,也豐富了教師的電子備課本,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提升了教師的學科素養。
三、課后總結與反思
整節課內容充實,學生自覺利用手機積極學習,比平時傳統課效率高。學生理解深入,學習熱情高漲,收效顯著。同時,我們已開發了系列的微課,有試卷講評的,有重點難點講解的。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定會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手機微課。我們的目標是:(1)建立初高中數學手機微課教學的資源庫及平臺,讓更多的年輕老師加入研究中來,形成微課資源校本化;(2)通過微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績;(3)通過“互聯網+手機微課”,使學生學習方式和方法得到進一步優化,成績得到提高。
手機微課是微課的一種創新類型,它以智能手機為平臺,利用手機的普及、性能的優化、錄制的便利,用手機錄制以重難點的教學片斷視頻為主。可以針對教學中的概念定義、公式定理的推導、重點習題,或教學的某個小環節等,專門設計一種時間短、容量小的視頻課程。手機微課相比較于傳統微課不同,傳統微課制作復雜、容量大、不便傳送。手機微課更與傳統的課件、教案、課例、試題不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創新,是帶上“互聯網+”的思維的新的資源類型和應用方式。手機微課錄制并編輯好后,可以利用微信或 QQ 等聊天軟件建立的班級交流群傳送手機微課,讓師生在群內交流共享,分享學習心得,共享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手機微課有哪些主要特點?可以用“短小精悍”四個字來概括:
1.短。手機微課錄制時間很短,有嚴格的限制,一般是 3~5 分鐘,不超過 5 分鐘,這樣更能方便地上傳到微信群或QQ群。手機微課剛好能提供適量的認知內容,不超過 5 分鐘,讓學生更加聚精會神、更高效率地學習。
2.小。講課內容一定要小,聚焦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專注于學生難懂的問題。學生易懂的問題不講,難理解的內容就講,而且內容短小,方便經常觀看,反復利用。它制作成本低,技術開發難度小。教師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機可隨時隨地錄制,非常容易完成“選題、設計、制作、拍攝、合成、發布”等技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手機微課資源容量相對小,占用網絡空間較小,一般只有十幾兆,方便傳輸和交流。
3.精。內容精煉、設計精細、講課精彩。老師在選題上突出,講授內容精選,僅側重于某個重難點、疑點或某個教學片斷等。由于內容小,時間極其有限,要求教師嫻熟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精心設計和安排每個細節的教學時間,形成一個精細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精彩生動,簡短又完整。
4.悍。適合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需要,收效顯著,且讓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片斷,留下自己的教學影像。手機微課短小且交互性好,可以靈活地用在課內外多種學習場景中,以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經過實踐,教師可以非常容易掌握制作手機微課的方法,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幾乎零成本,制作出來的視頻是原生態的,學生喜歡觀看,也為教師的職業生涯留下美好的回憶。
【基金項目】南寧市2018年度特級教師專項C類課題“互聯網+手機微課下的數學教學研究”(TJ2018C004)。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