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慶 東北師范大學
如今,我國積極地打來國門,與國外進行關于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伴隨著對外開放程度加深,國外思想文化傳入到我國。在互聯網技術成熟的背景之下,國外思想文化所形成的網絡輿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由于當代人思想崛起,網絡輿情不斷地增多。總而言之,當前,網絡輿情具有內容廣泛性特征。然而,良莠不齊的網絡輿情容易降低大學生是非判斷能力。因此,要給予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變當前他們被不良網絡輿情誘導的現狀。
新時代,互聯網覆蓋率逐漸提高,互聯網傳播信息的速度逐漸加快。尤其是在校園網體系構建不斷完善的背景之下,大學生每天獲得網絡輿情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部分網絡輿情所表達的觀點比較新穎,進而吸引了諸多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愈加喜歡關注網絡輿情。
由于大多數人是匿名的形式發表的言論,相關人員不容易尋找到發表言論的人。部分網絡輿情是經過多個大學生轉發而被更多人所了解。加之,網絡輿情更新的速度比較快速。在這種情況之下,相關人員更是難以尋找到信息源頭。
通過德育教育,大學生可以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以便主動傳播正確的網絡輿情。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有必要科學地開展德育教育,開拓學生德育學習視野。在新的發展階段下,微信、微博等用戶規模逐漸擴大。而大學生是微信、微博等用戶群體之一。高校可以以微信、微博等為德育教育平臺,宣傳正能量事件,并且主動地幫助大學生發掘正能量事件人物身上的閃光點。為強化德育教學效果,高校可以把德育教學案例整合成視頻,保證教學課堂的生動性,進而激發大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興趣。與此同時,高校要教與大學生正確引導網絡輿情的方法,避免擴大負面網絡輿情。另外,相關人員需要積極地構建綠色的網絡輿論論壇,保證大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
媒介可謂是傳播網絡輿情的重要渠道。如果媒介主動散播負面的網絡輿情,無疑會導致諸多大學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媒介工作者需要增強自身素養,為大學生創設良好的網絡輿情環境。當前,自媒體水平相對發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大學生也不例外。高校可以針對大學生群體構建媒介教育體系,保證他們接受優質的媒介教育。與此同時,高校需要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地調整媒介教育內容,確保媒介教育有效性。為提高大學媒介素養,高校有必要優化官網建設。比如,把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內容融入到網站主題板塊之中。
完善制度保障機制有利于提高網絡輿情引導教育水平。基于此,高校需要吸收網絡輿情制度保障機制建設經驗,并且創新發展機制建設。比如,將監督、預警、反饋、引導、處理等納入到機制建設之中。監督:監督大學生與其他人在網絡上發表的不當言論;預警:關注負面網絡輿情,及時對這些言論發出預警,降低負面網絡輿情傳播速度;反饋:判斷互聯網上錯綜復雜的網絡輿情;引導:引導大學生從正確的網絡輿情中汲取營養,促進社會有序發展。處理:處理負面網絡輿情,同時對接受了負面網絡輿情所蘊含價值觀的大學生開展教育工作。教師乃是網絡輿情教育的主體。因此,高校有必要打造高素質網絡輿情教師教育隊伍,提高網絡輿情教育質量。在進行教育工作之前,教師需要制定關于網絡輿情的教育目標,以便科學地推進網絡輿情教育。除此之外,高校有必要為大學生凈化網絡,確保他們接受良好思想教育熏陶。與此同時,高校可以成立網絡輿情管理小組,狠抓負面網絡輿情散播著,減少網絡輿情危機。
綜上所述,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已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的發展階段被稱之為新時代。新時代,互聯網發展速度逐漸加快。而互聯網成為了社會各界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學生也不例外。網絡輿情是網絡上所存在的言論,其深深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進而作用大學生行為。然而,不正確的網絡輿情容易導致大學生偏離科學的人生軌跡。基于此,相關人員要采取措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對網絡輿論的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