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寨小學 貴州安順 561018
語文是小學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課程,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注意力被吸收到課堂中,在教師的指引下積極探討問題,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
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小學生的語文課本進行了修改,在知識點上貼近日常生活和加入了生活素材。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生活相適應,所學知識能夠運用在生活中,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還提出,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必須是教學知識點和生活相聯系,教學知識點與生活不可分割,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內容來教學,組織對社會認識的相關活動。小學生現在是一個正在發育和直接認識社會的階段,抽象思維空間較為薄弱,認識社會的能力水平只是說、聽、看,所以小學生對事物很感興趣,而且喜歡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1]。小學生如果不對自己喜歡的知識點和內容進行學習,時間長一點非常容易失去興趣,不再愿意去進行學習。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教學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提升小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課本中的課文都是利用語言文字呈現出一定的生活素材,小學生學習語文就是把語言文字轉換為客觀事物,從中體會主觀的感受。有的知識點距離小學生生活很遙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借助多媒體呈現生活畫面,讓學生身在其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吸引學生的目光,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教師如果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就直接把語言文字轉換成日常生活情境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小學生對課文更加深刻。又如《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內容豐富,表達了意境美,但是小學生缺乏相關的生活體驗、領悟不到意境之美。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小學生感受獨自走在他鄉,這樣學生就能夠身臨其境進行感知,在生活化氛圍下學習課文,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新課程背景之下提倡小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習,這需要小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進行文本閱讀,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以此來理解文本,從而獲得熏陶和啟發。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點,應該讓小學生在學習中結合生活,把學習中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教師需要指引小學生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所學知識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章節時,為了讓小學生更好的體會父愛的偉大,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回憶日常生活的點滴,回憶自己父親的關愛,從日常生活中感受父親的關懷。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小學生感受到課本中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小學生年齡不足,思維空間活躍,好動、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新事物充滿興趣,會積極主動去研究。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點多數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的,較為死板、不靈活,不能調動小學生的求知欲[2]。教師需要了解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將語文知識點進行生活化教學,以語文活動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小學生積極參加。通過語文活動的形式展現日常生活,利于小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升,促使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丑小鴨》時,為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可以把課本中的知識編排成劇本,讓小學生參與進行表演,把語言文字變成“生活劇”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小學生眼前,學生在角色扮演時真實的體會到丑小鴨的心理變化過程,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體會。
教師應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創設課內外之間的關聯,校內外的溝通結合,學科之間相互融入的語文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知識,使用語文知識。對此,教學需要讓小學生走進日常生活中,所學課本知識點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語文教學不局限與課堂之上,還應該融入社會教學,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比如,小學生在學完《只有一個地球》后,教師為了讓小學生對環保狀況、環保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可以要求小學生寫調查報告,鼓勵小學生到工廠、環保單位去進行采訪、觀看,還可以去圖書館查閱環保書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代社會處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時期,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通過電腦從網絡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不管用什么辦法,小學生親身實踐才是最好的方法。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水平和素質的提升都有推動作用。語文圍繞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中也隨時運用語文。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避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只注重于課本知識的教學,還可以活躍教學課堂,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