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青蘭
東蘭縣東蘭鎮巴拉小學 廣西河池 547400
作文是衡量語文素質的重要尺度,是現代社會進行交際的重要手段。就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提起作文教學,許多老師都感覺到困難,甚至力不從心。而農村小學生更是害怕寫作文,他們往往冥思苦想大半天也“擠”不出幾句話;即使勉強“擠”出幾句話,也常常是干巴巴,缺少生氣,是生搬硬套而來的。如何轉變農村小學生怕作文的心理,提高他們的水平呢?在此,筆者認為:
要不斷地積累生活,認真地觀察,體驗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以便獲得寫作的源泉。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緊扣生活、積累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的采集水平。觀察仔細,要注意每一個細節而不是走馬觀花,粗枝大葉。
老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生活,處處留神,身心投入地去觀察景物。告訴他們寫作應該像畫家寫生一樣,把觀察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反復琢磨,把握其特征,這樣才能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對文筆優美、立意新穎的文章,要熟讀、吟誦、背誦,并勤于做讀書筆記,寫隨筆、勤積累,這樣才能將其化為自己的語言。背誦時要讓學生明確背誦的目的,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要引導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去背誦,讓學生在背誦中加深印象;要教給學生背誦方法,強化學生識記水平;要披文入境,讓學生的心靈在詩意的語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好作文要靠平時的積累和訓練。我認為寫日記可使學生把生活素材記下來,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引導學生從低年級起寫日記,從一句話開始;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日記本,把每天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所感真實地記下來,供以后作文使用。學生在堅持寫日記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作文材料,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寫作水平。
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怎樣促使農村小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習慣呢?我常向學生講述課外書籍中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農村小學生課外讀物少,我就廣泛開拓圖書資源,以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介紹課外閱讀方法,把課內外連通,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規范的語言,學習有關文章的表達方法,以便自己作文時有所借鑒。從小學三年級起每學期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圖書和作文選等,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教學有計劃、有目的的自讀;讀后學寫簡要的評析,并在專門的本子上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堅持利用每天的晨讀課和晚讀課朗讀背誦自己積累的內容。
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最富想像力,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間。引導學生思考,展開合理想象,激發學生興趣,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途徑。學生作文一旦經過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表達自己心中的追求,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事。
教師批改作文的方式方法也影響著學生作文水平。教師在評價一篇作文時要真誠的激勵學生,喚醒學生的寫作潛能,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也就是給學生作文評分時宜寬不宜緊,宜高不宜低,不要用成人的寫作標準來評判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對好的進步顯著的文章打滿分甚至超過滿分,對差的作文不打不及格的低分,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指導重寫,然后再打高分鼓勵。
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學生的作文,盡力在學生作文的字里行間搜尋“閃光點”,遇到妙詞佳句、精彩段落,在其下面副上紅色的圓圈表示贊賞,在評語中寫上賞識的話語。講評作文時表揚每一位學生的進步之外,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要求,以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言歸正傳吧,作文是活的,講究個性、講究創造。作文教學多種多親,但關鍵是要讓學生喜歡作文。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善于指導,學生一定會樂于作文并善于作文,寫作水平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撥開云霧見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