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巖
伴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電子產品、新媒體等越來越多的數字化信息走進人們的生活。面對信息化,人們生活發生巨大的改變,許多傳統習慣受到沖擊。新時代下,學生作為面臨這種改變的主要人群,同時也是教育的主要對象。針對教育對象生活習慣的改變,教育教學過程也在逐漸嘗試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翻轉課堂”走進了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視線。
翻轉課堂來自美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展現在中國教育工作者面前。翻轉課堂,從名字上簡單理解就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顛倒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與“學”的過程。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改變,強調教學對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傳授知識,學生在課下回顧課堂學習內容,進行理解鞏固。也就是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一個過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打破了這種傳統的教學過程。授課教師要提前準備網絡課程,在正式上課前,學生利用網絡對教師提供的網絡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和困惑,在面對面授課的過程中向授課教師提出問題,并尋求解答。課堂上的“講”和“聽”轉變成了“問”和“答”,學生也從“被動”變成了課堂上的“主動”,從而實現了傳統課堂的翻轉。
作為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我國推廣應用中面臨一些問題。
(一)翻轉課堂實現的基礎。翻轉課堂的推廣和應用也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網絡的生活化,這在硬件條件上提供了實現的可行性。
1.校園網絡全面覆蓋。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校園網絡逐步全面覆蓋,為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提供了便利,也為翻轉課堂的實現提供了必要基礎。
2.在線課程平臺的搭建。翻轉課堂的實現也借助于在線課程平臺的搭建,這樣,教師準備好的教學資料才能提交到平臺上,學生也才可以通過平臺對相應課程進行學習。在線課程平臺實現了教師和學生在網絡上的“親密接觸”。
3.教師具有相應的信息處理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授課教師在上課前錄制微課,上傳到網絡平臺,并在平臺上傳一些相關教學內容,還需要在平臺上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因此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網絡使用技巧等。如何制作微課并有效使用平臺對授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關鍵問題始終是對學習者的要求,無論授課方式如何改變,學習的對象還是學生。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也需要詳細的指導,提升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只有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主動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學生在翻轉過程中才會獲得收益。
(二)翻轉課堂推廣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為例,首先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推廣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推廣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教學內容的整理。區別于傳統的授課模式,翻轉課堂的授課需要教師提前錄制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理規劃,區別哪些知識內容可以用翻轉課堂的方式,哪些知識需要在課堂上強調。教學內容中的互動環節也要重新進行梳理設計,并且要可預見地分析學生在自學過程會產生的問題,保證翻轉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能及時解答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掌控課堂教學內容和節奏。
2.教學技術的使用。教學平臺上課程視頻的制作,除了授課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之外,微課的制作是翻轉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環節。這不是授課教師一個人獨自完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對視頻的錄制、后期剪輯進行處理。以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例。有專門的授課團隊對本課程不同章節分別研究,制作教學計劃,學校提供專門的錄制團隊對課程進行錄制和后期制作。同時通過系統的培訓,教會授課教師如何使用教學平臺進行資源上傳,如何利用平臺給學生布置作業,與學生互動,與學生答疑等。
3.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需要讓學生了解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這需要對學生有正確的教育引導,同時也對網課制作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設計制作網課時要注意授課內容、時長,要讓網課能吸引同學,讓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有興趣。應用中也要注意課堂上對學生的調動,讓學生了解不是在網課中學習了,課堂上就無所事事了,課上需要同學們能對網課上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思考,并提出相應問題,真正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性。
4.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面對面授課的基礎上,網絡授課讓學生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打破時間、空間隨時進行學習。但是網絡是虛擬的,人與人的交流是真實的。在網絡授課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無論是在教學平臺上,還是在課堂上都保持著緊密的聯系與互動。教師要能隨時關注學生的變化和疑問,及時推陳出新,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有效利用好課堂時間,掌控節奏進行歸納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三)翻轉課堂的效果。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有濃厚的興趣,一開始的授課中同學們都有很高的熱情,課堂上授課氛圍輕松愉快,課堂活動和教學氛圍都很好。但是在完成一學期的授課后,發現部分同學在網絡看課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觀看學習,只針對自身感興趣的內容選擇性的觀看。在經過幾輪的反復嘗試中,授課教師也整理了課堂中同學們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對網絡平臺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優化整理,反復修改完善。
翻轉課堂的實際應用,要根據不同高校、不同授課群體反復試驗認證,結合自身情況調整內容形式,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翻轉課堂是一種運用網絡學習的模式,在應用中也不能完全依賴于網絡的實用,要注重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結合,區分網絡學習和課堂學習的不同內容,構建課前、課上、課后循環模式。第一,課前。把傳統的“預習”轉換為“學習”。這樣能有效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拓廣學習內容,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習的廣度。第二,課中。把傳統的“聽課”轉換為“提問”。通過前期的網絡學習,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上。通過提出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和鞏固知識。第三,課后。把傳統的“復習”轉換為“鞏固”。經過課堂上的探討學習。學生可以在課后回到平臺上,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并對課堂上討論的重點進行鞏固、復習,實現在原有知識上不斷重復學習的過程。實現了知識的深度。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過程,也是空間上網絡、課堂、網絡的學習,有效地實現了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結合。
任何新的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都要建立在反復驗證和實踐的基礎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教學過程中的推廣和應用,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反復推敲、思考和整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應用到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