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杰 嚴 冬
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的創新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徑之一。“校企合作”,即高校與企業建立合作模式,高校針企業急需人才,訂單式培養在校生,因此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顯著提高。
美國在20世紀初提出了“合作教育”這個詞。1909年美國東北大學成立工程學院,在整個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和教育計劃項目,同時全院所有學生務必參加。1917年,辛辛那提大學將“合作教育計劃”由工程專業擴展到商業管理專業。20世紀70年代末為美國校企合作發展的黃金時期,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維聯動,校企合作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我國在1998年提出“校企合作”。長春大學理學院信息專業自2003年成立至今,各屆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借鑒《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充分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著眼于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加速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進程。在十五年的實踐過程中,高校和企業加強優勢互補,以就業為導向,以精細化培養為目標,實現互惠共贏,推進校企業雙方可持續發展。
當今大社會,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人類社會正式從IT時代步入DT時代。2015年國家頒布《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正式拉開我國的“數據熱”。大數據應用于民生建設各個方面,由此產生了金融大數據、電信大數據、傳媒大數據、醫療大數據、政治大數據、娛樂大數據、教育大數據等方向,大數據技術稱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保障之一。
(一)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寬厚的數學基礎,掌握計算數學與信息科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數學建模技術,同時結合計算機技術解決科學計算、軟件開發等實際問題,受到科學思維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軟件行業從事編程與技術服務或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數據分析即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學校信息專業與北京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信學堂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校企聯合培養大數據人才。校企反復研究培養方案,共同制定2015版培養方案。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將與藍鷗科技共同制定涉及實習方面的培養人才方案,實行本科2+1+X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的最后一年(0.5學年項目實訓+0.5學年帶薪實習),學生完全按照公司企業級實訓模式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實戰能力。
(三)師資培訓。選送優秀教師進入公司,進行信息化教師的集中培訓,技能跟蹤、培訓需求規范服務。
(四)搭建大數據實驗環境。搭建大數據及商務智能專業實驗室,用于保障專業實訓、教研、項目等工作的開展。企業級大數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積極進行建構主義教學、智能測評、多維課程資源、多元技能模型、創業場景演練等先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五)大數據專業課程建設。進行大數據課程研發,根據本專業的學科深度,將進行精品課程、區域課程、產業課程的研發。所有與藍鷗科技合作的大數據產業融合課程,將納入“大數據產業化高端人才培訓”計劃內,以區域為中心、以行業為中心向全省全國推廣。
(六)助力學生創新創業。校企合作,企業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包括學生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企業到學校開展創新創業宣傳工作,同時也邀請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提供創業培訓、項目對接等服務。企業對擬創業學生,提供政策咨詢和創業指導;對正在創業的學生,提供項目孵化、金融服務支持;企業采取專利許可方式,向學生授權使用科技成果。此外,企業助力高校優秀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
信息專業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以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為目的。2004年在省內率先實行了校企合作“訂單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吉林電視臺、搜狐網站、吉林日報均以長大首開“訂單式”培養模式報道了教學改革成果。經過改革,畢業生就業率顯著提高,學生IT方向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2007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本專業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開始采用3+1的教學模式(3年在校培養,最后一年在企業培養),先后與大連海輝軟件公司、上海微創、北京博彥和沈陽SIST、日本rainbow等大型IT公司合作培養IT人才。
2009年,基于社會對IT人才需求量變化的實際,開始探索2+1+X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北京博彥公司簽訂了2+1+X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協議。該協議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執行,并且與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形成了合作意向。2007屆7名畢業生簽約日本レインボーシステム株式會社,畢業后直接去國外工作。
2014年至今,北京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信學堂有限公司等企業研究制定了2015版培養方案。自2010級學生起,第七學期執行“企業頂崗實習”,選派專業前20%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與校內課程置換學分。將專業選修課程前移,增加第7學期企業“頂崗實習”;同時在企業完成第8學期的畢業論文。畢業生簽約國內外知名企業,如:百度、摩根銀行、United Stack公司等。
(一)培養人才層次的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IT方向畢業生,要服務于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能夠成為IT企業所需要的較高層次的大數據方向人才。
(二)培養人才類型的問題。IT方向培養人才的類型是能夠在相關工作能承擔數據管理、數據挖掘、數據倉庫架構、ETL、OLAP等工作的高端技術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以學生興趣為生長點,組織學生參與到不同的校企合作的項目中。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問題。由于企業與高校對自身技術與利益的保護,使得有些校企合作項目停留在表面,浮于形式。因此,校企合作的雙方應共同探索,以互惠互利為原則,制定合作協議,共同遵守,平穩推進校企合作進程。
學校信息專業,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大數據人才,設立明確的人才培養標準,符合行業、企業的需求。今后將進一步完善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環節、加強課外實踐與創新環節及課外教育運行機制,使得課程體系支撐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