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莉
【摘要】目的 探討腦梗死護理中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3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狀況(康復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康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9%,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具有顯著的康復護理效果。
【關鍵詞】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腦梗死;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1
本文以85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5~75歲,年齡平均(53.2±4.8)歲;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2.1±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方法,即對患者進行常規神經內科護理,包括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具體如下:
①體位護理:應幫助病人選擇平臥位,將肩膀朝前彎曲至40°,然后再往里旋轉15°,與此同時病人的手腕也需要隨之背棄伸,手指在經過簡單的伸展之后稍微彎曲,這時就可以在病人手上放一小卷海綿,然后進行相應的膝關節伸展運動。幫助病人對踝關節進行鍛煉,防止足下垂現象的發生,這次過程中需要在外側配置一個軟枕頭進行支撐,能夠大到防止肢外旋;②肢體功能訓練:主要是通過對病人的肢體進行由遠到近的方式進行按摩,從而加快受傷部位血液以及淋巴組織的循環,這樣做不但可以消腫,還能緩解疼痛,這種方式需要對病人在床上對手腕,手肘,腳趾,腳踝,膝蓋等關節進行全方位的輔助運動,通常情況下,每天需要兩次,每次15 min;③握手訓練:將病人受傷的拇指放在健全的拇指上方,用手指進行相互交叉,通過兩只手的相互上舉運動,每天2次,每次10 min,共20次[1]。
1.3 觀察指標
①治愈:患者生活能完全自理且肢體功能恢復>90%;②顯效:患者生活大部分能自理且肢體恢復70%~90%;③有效:患者生活逐漸自理且肢體恢復30%~70%;④無效:患者生活不能且肢體功能恢復<30%甚至更低,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后觀察組的康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腦梗死在臨床醫學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這種疾病會反復發作,對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腦梗死疾病的治愈率相對較低,也是引起人類死亡率的重要疾病之一。這類型的病人在臨床療效以及治療過程中會被多種因素所影響,每個人所產生的現象也是不同的,個別病人在發病后會影響身體部分功能喪失,這種現象對于患者本人以及家庭都要背負很大的壓力[2]。
本研究對85例腦梗死患者進行了不同護理方法試驗,將其中4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方法;將另外4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試驗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康復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即觀察組肢體功能恢復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艷艷,冷東東,史建悅.分析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9):105-106.
[2] 閆秀會.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6):163-16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