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瓊
摘 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該怎樣當好一個對學生有著良好影響力的老師呢?這是每位老師都在不斷探索到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道 授業 解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道”道理,以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業”學業,學生是以學習為主的群體。少時是記憶最好的時段,得努力學習才能不枉此生,并且終身保持愛學的品質,人之一生所遇之人太多,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從事各行各業都得學習。
“解”消除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厭學”“逆反”“沉迷游戲”等等。
“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生活上的困擾。
幫助學生并不都是物質幫助,更是精神教化。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我們只能盡力施以援助,不是我們冷漠,而是我們都有家。同時我相信命運,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既然上天賦予你如此命運自有“神”之安排,冥冥之中定有定數,“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教育是人世間最執著的事業。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它的綠蔭。”教師是甘于平凡、甘為人梯的一群人,在追求真理的治學路上,不被浮華所擾,不為物欲誘惑;在授業解惑的三尺講臺上,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教育潤物無聲,“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育人者胸中要有遠方,淡然面對名利,坦然面對得失,方能給純凈的靈魂一個詩意的棲居,方能點燃夢想,點燃未來。
修己安人,琢玉成器。爭做新時代的“四有”教師。育人之道猶如琢玉,修己方能安人。習近平總書記四年前在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好老師的四條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呼喚,也是習總書記的重托。為人師者,德以配天地。師德之本,必先正其身。唯有以愛己之心愛人,以正己之身正人,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贏得社會的尊重。幾年的從教體會,凝聚成一句話,“教育要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優雅的氣質影響人”。
每一次師生相逢都是緣分,雖然短暫,但亦足夠讓自己和學生共同成長一次。
我的學生聰明、活潑、勤勞,他們應該更加能夠掌握知識,改變生活,不能永遠像老一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應該走出去,去看看更廣闊的天空。
那么,怎樣才能為走出去闖蕩外面的世界做準備呢?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談談。
語文是一種交際、交流、交往的學科,聽、說、讀、寫都涉及語文,語文應該是技巧、是方式。是一種交際的技巧、交流的方式,語文融入我們的生活。
聽,學習普通話。要闖蕩外面的世界普通話是交流的語言;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便表達情感;獲得一些人生哲理,讓自己的心更強大,以便適應現實的社會,心大了世界就小了。
讀,讀文章,開眼界,外面的世界太大,而我們能到之處太有限,借他人之眼擴自己之界,何樂而不為之;讀文章、明事理、拂浮躁,當我們看不到前路,文章能幫助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被喧囂的世界污染,文章能洗凈我們的雙眼,讓我們沉下心來看淡浮華。
說,我們每天都要說話,人是群居動物,離不開集體,需要合作、需要傾訴。
寫,考試離不開寫,將來從事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寫,一手好字是給素未謀面之人的第一印象,對于小小年紀的學生來說,一手好字是給閱卷老師的“見面禮”。
參考文獻
[1] 韓愈《師說》
[2] 孟子《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