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銘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保險已經成為我國壽險業的重要渠道。銀行保險是一種可以使銀行和保險公司實現共贏的一種業務發展戰略,對我國銀行和保險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銀行保險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是普遍的營銷方式,但是在國內因為發展較晚等原因,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就我國銀行保險的新動向和發展趨勢作出闡述,希望對行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銀行保險 新動向 發展趨勢
引 言
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銀行保險開始在歐洲出現并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銀行保險行業的市場競爭在日趨激烈,因此銀行保險所涵蓋的內容和業務也變得更加廣泛。從狹義上來看,銀行保險主要是指銀行利用現有的銷售網絡對保險產品進行推銷,從廣義上來看,銀行保險就是指銀行和保險公司利用業務創新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銀行保險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共享性,兩方可以將對方的信息、產品、服務進行整合,進而共同參與到金融市場當中,讓銀行和保險之間產生雙向的流動,進而提高兩方的經濟效益,產生共贏的效果。
一、我國銀行保險發展概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金融行業的各種變革和沖擊都對我國的銀行保險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國的銀行保險一直是在外在壓力和內在需求的夾縫中生存的。我國銀行保險邁出第一步就是在1996年新設立的保險公司向銀行銷售保險產品方面發展,在近些年的發展之下,我國的銀行保險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行業形態。
2000年是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很多保險公司都開始與銀行簽訂協議進行合作,合作的范圍包括代收保費、代銷保險產品、代付保險金、客戶信息共享等方面,雖然合作的范圍還不是很廣泛,但是已經開始出現初步競爭的局面,業務也在出現相互合作的關系。2002年是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第二個高潮期,在這個階段,我國銀行代理的壽險保費已經占據人身險的百分之十七以上,已經成為人壽保險的重要方式之一。這個時期我國的銀行保險發展較快,但是開始慢慢的出現風險。2003年是我國銀行保險出現分化的階段,因為銀行保險開始出現風險,在銀監會的干預之下,銀行與保險公司開始對銀行保險的發展進行整體的規劃,進一步的調整發展的步伐,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規避。自從2004年以來,我國的銀行保險開始進入到理性發展的重要階段,保險公司和銀行都不再只是對業務的數量進行單純的追求,對業務質量的提高越來越重視,同時也在對兩方進行合作的途徑進行探索和思考。
二、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新動向
(一)監管部門的新政策
銀監會在2010年11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禁止保險公司人員進駐銀行網點,同時規定每個商業銀行網點只能與不超過 3 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2011年3月,保監會與銀監會又聯合發布了《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進一步規范銀行保險經營。
(二)銀行保險的新型合作方式
監管部門的新政對銀保合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銀保的新政對商業銀行的網點可以進行保險合作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銀行在銀保合作中的地位被提高,這讓保險公司處于一種較為被動的地位。因此,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需要進行戰略的調整和改變,必須要建立起新型的合作關系才能更好地發展。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模式正在從簡單的業務合作轉向以銀行為主導的并購模式,進而出現混業經營的模式,與此同時,部分股份制的銀行在通過控股或者參股的形式進入保險業 比如說招商銀行控股美國信諾保險,成立招商信諾等等,這些新的合作模式讓銀行系保險公司的業績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銀行參與到保險公司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等環節,這讓雙方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對銀保合作的很多問題都進行了妥善解決。
(三)銀行保險的新型業務模式
1、產品結構的轉變
在出現股權的變動之后,銀行系保險公司開始使用新的產品策略,主要是對已有的產品進行升級,然后針對各種需求開發新的產品,通過與合作銀行的客戶資料對銷售渠道進行拓寬,細分客戶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另外還要對產品的組合和配置進行重視,加強各種產品的組合,創新產品結構,進而構建完整的產品體系。
2、營銷模式的轉變
在保監會出臺了新的規定之后,保險公司的人員不能在銀行網點進行駐點,因此各大保險公司也據此做出了不少的調整,開始對營銷方式進行創新和改變。主要分為幾類:一是在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之后,保險公司可以在部分銀行網點進行駐點,但是服務的人群是高端的客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但是前提始終是要得到監管部門的同意;另一類是完全遵從監管部門的規定,保險公司要將保險人員進行撤離,然后銀行職員進行相關保險營銷知識的培訓,代替保險公司的員工進行銀保產品的營銷。但是這樣的模式會增加銀行員工的工作量,使得銀行職員工作積極性減退,同時也會因為沒有專業的保險知識而出現一定的問題。在進行混業經營之后,銀行可以對自己控股的保險公司的銀保項目進行支持,將其作為銀行員工的考核指標,這樣的模式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被大部分的銀行系保險公司使用;用勞務外包的形式來對新的規定進行滿足,主要就是,銀行委托保險公司招聘專職銷售銀保產品的保險顧問,并由保險公司負責保險顧問的培訓、銷售管理以及業績追蹤與考核,銀行委托第三方負責對保險顧問進行雇用,并由第三方負責處理保險顧問的勞動人事關系。這樣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而且也具有相應的專業性,平安保險就在推行此種營銷模式。
3、經營理念的轉變
銀行的控股讓銀行系保險公司在戰略規劃方面的理念可以得以更新,銀行系保險公司開始推出眾多優質服務的發展政策和措施,將之前單純追求業務數量的經營模式進行轉換,將重點慢慢轉向提高服務質量和培養客戶忠誠度的方面上來。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對差異化的經營之路進行摸索,不再盲目的追求保單數量,要向客戶充分的發揮出保險在財富管理中基礎性保障作用,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組合型體驗。
三、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趨勢
銀行保險發展和革新給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從現階段來說看,銀行系保險公司的發展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對未來來說,混業經營的模式還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銀行保險的混業經營是目前銀保行業發展的重大推力,隨著金融集團化趨勢的不斷出現,銀行銀保產品的經營更加具有排他性,因此就會出現銀行系的保險公司擁有大量的資源和渠道,逐漸壯大變強,而非銀行系的保險公司則會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渠道資源的競爭,最終會被快速變換的市場所淘汰。在這樣的格局和視野之下,銀行保險主要會出現兩個方面的發展,一種是以銀行系保險公司為主的銀保格局將會被更加鞏固,區域較為平穩的發展階段,另一種就是非銀行系的保險公司轉而專注財險、責任險等領域,這樣的格局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無序競爭和產品同質化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我國目前是“一行三會”分業監管的模式,曾經為我國的金融市場穩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在銀行與保險公司的金融集團化的趨勢之下,分業監管并不能進行全方位的復合監管,因此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聯合合作,建立起長效的合作機制,建立健全與混業經營相適應的監管制度,提高監管的效率,進一步實現我國銀保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結 語
總而言之,銀行保險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對其合作模式和業務結構進行調整和革新,配合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才能對合作發展的“瓶頸”進行有效解決,推動我國銀保業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之衡.我國銀行保險新動向與發展趨勢探究[J].新金融,2013(04):40-43.
[2] 王艷艷. 新形勢下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對策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1(12).
[3] 黃萬才,余菊.我國銀行保險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