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對經濟領域法制化建設的加強,公司面臨的外部風險加大;企業推進改革,機構精簡,機關職能正經歷由組織協調為主向服務指導、風險防范、監督考核轉變的過程中,機關傳統管理方式已難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如何建設政策研究型、風險防控型和服務創新型“三型機關”,轉變機關職能,通過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三型機關 創新服務 企業管理
服務創新指有完善的制度創新體系,業務流程公開、科學、簡潔,職能界面清晰、管理要求明確、動態評價及時;機關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嚴明的紀律,嚴謹的作風、文明高效;能圍繞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和發展目標,思路創新、態度積極、主動服務,致力于減輕基層負擔。政策研究指能緊盯政策發展變化要求,熟悉專業管理需要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管理要求,掌握行業或系統先進管理方法,能借鑒其他單位經驗教訓,結合基層實際指導基層單位貫徹執行;崗位人員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較高研究能力,是管理的專家、權威,能熟練處理存在問題、解決矛盾,滿足管理需要。
一、為強化機關主動做為,創新服務,建設服務創新型機關,可在實施首問責任制及A、B崗位制的同時,利用網絡信息化進行管理創新。
采取創新思維,服務基層和項目,減輕基層負擔,共同完成生產經營任務,實現公司發展目標是機關服務的根本要求。首問負責制和A、B崗位制是有效促進機關管理人員主動服務和方便服務的有效措施。
對于辦事人所提出的問題,第一個接觸的工作人員(首問責任人),要及時、準確、耐心地予以辦理或說明,不能滿足辦事人提出的有關要求時要及時請示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直到與辦事人取得共識為止;對于手續不全或不符合有關規定的,必須向辦事人一次書面告知辦理業務的依據(文件號或工作表單號等),需要補充的全部手續、要求等。
創新服務沒有止境,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和公司業務的高度分散,必須具有網絡信息化思維,充分發揮信息化網絡和大數據作用開展創新服務。如充分利用項目管理模塊,實現項目目標、運行分析、風險預警的網絡化管理,推進網上業務審批、業務公開,推進人員、重要裝備動態流動監測,實現項目安全、技術、質量信息的共享等[1]。
二、為提高機關主動學習、研究能力,建設政策研究型機關,可從培養專業管理人才出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管理專家團隊。
對于處于決策層和執行層中間的機關管理層,貫徹執行國家、上級政策、文件精神、制度規定是機關管理的基本職能。每個機關管理人員都要按照職責要求,熟悉專業管理需要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管理要求,并能指導基層單位貫徹執行。建立對上級下發制度如何執行的研究、研討、討論、論證制度,形成書面意見或制度。對于制度規定和現實業務發生沖突和矛盾時,要研究解決的方法,不能因執行上級制度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做到貫徹制度精神,辦法符合實際,基層能夠做到[2]。
鼓勵員工獲取資格認證,將取證與職稱評定、專家晉升、績效考核掛鉤,提高個人學習研究主動性;組織專業管理培訓和經驗交流,創造條件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管理知識。通過采取措施產生一批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家隊伍,使公司的每一項核心管理業務都能找到專家。突出專項獎勵作用,對在專業管理課題研究、經營建議、管理經驗推廣、解決制度執行與實際業務矛盾等做出突出貢獻崗位人員實行專項獎勵,通過正向激勵促進主動研究解決問題。
三、為防范各項風險,建設風險防控型機關,可從建立全面內控管理體系著手,不斷完善風險清單和應對措施,建成共享的管理信息資源庫[3]。
企業具有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并嚴格按程序辦理各項業務是風險防控的基本保障。在建設風險防控型機關時,可采取以下措施。完善資金資產、安全質量、廉政紀律、合同法律等各專業管理體系建設,形成制度齊全、責任明確、執行有力、持續改進的管理體系,利用管理網絡防范系統性風險。
利用互聯網獲取行業內其他單位專業化管理信息,廣泛建立動態信息資源庫。如建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信息資料,長輸管道工程、綜合站庫工程等安全風險清單、項目考核綜合資料庫等。完善統計管理制度,加強專業管理統計數據分析和風險預警,面對風險即將發生時,能及時選擇采取應對措施。
四、建設三型機關,需要借助綜合考評、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促進機關專業人員主動提高工作積極性。
堅持科室月度考評,建立科室內部崗位考評制度,以德、能、勤、績、廉為核心對崗位人員進行綜合考評,并與科室、個人績效獎金掛鉤,并將每年評議結果載入檔案,以作為對每個干部獎勵、提拔、使用的依據。
基層單位與公司領導班子共同參加機關部門及業務崗的考評工作,并將考評結果有限公開。落實問題督辦機制,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檢查存在的問題,分管領導負責對科室督促改進。借助外部審計、內部測試促進風險控制,將外部監督檢查結果反饋到各專業管理部門以利改進[4]。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承辦誰負責的原則,機關分管主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政策依據、規章制度、職責權限和辦事程序辦理業務事項導致行政過錯發生,或首問職責履行不當、限時辦結不及時的,應承擔相應責任。凡辦理業務事項發生過錯以及首問職責履行不當、限時辦結事項不及時的,視其情節輕重、失誤大小和造成負面影響的程度,分別給予談話誡勉、書面檢討、通報批評、年度考核確定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等處理;屬嚴重過錯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1] 馬哲軍.黨員隊伍“出口”不暢的原因及對策[J],黨建研究,1998 (08).
[2] 劉延東 .推動教育事業在新起點上科學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0,1,15(1).
[3] 李平.構建健全的黨員隊伍進出口機制[J],蚌埠黨校學報,2005(01).
[4] 聶周勇.疏通黨員隊伍的“出口”[J],黨建之聲,2006(05).
作者簡介:翟紅梅(1965.12—),女,江蘇揚州,大學本科,經濟師,從事經濟與管理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