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明
摘 要:互聯網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便利,在互聯網技術的促進下,便攜、高效、互動的新媒體迅速普及,并獲得公眾廣泛青睞,傳統媒體紛紛合作新媒體,拉開了全媒體信息流通的序幕。全媒體時代,各類信息,各檔欄目與受眾的生活點滴越來越貼近,電視欄目必須結合時代特征創新改革,才能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電視欄目 發展趨勢
社會公眾對互聯網的依賴掀起了全媒體傳播的熱潮,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技術,開拓傳播范圍,優化傳播質量,欄目不斷改革創新,在全媒體時代呈現出嶄新的發展趨勢。
一 全媒體的主要特點
1.傳播范圍廣
全媒體囊括了現存的所有媒介形式,無論是網絡新興媒體,還是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都在全媒體傳播的范疇內,因而全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受眾覆蓋面大的顯著特點。全媒體利用互聯網傳輸渠道,將海量信息輸送至國內外各個城市、地區。只要互聯網覆蓋的地方,全媒體就能夠提供當下最新的資訊。
2.傳播更及時
全媒體的傳播速度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它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社會信息的傳播效率。利用手機、IPAD等便攜設備,即便普通民眾,也可以將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即時上傳至網絡,實現“一日千里”的高速傳播。當下發生的事件,短短幾分鐘時間,其信息就可以普傳全中國,甚至全球。
3.共享性更強
全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壟斷傳媒渠道的壁壘,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共享性,為普通民眾參與信息傳播提供了條件。當今時代,受眾不再需要守在電視機、收音機前被動地接收隨機的信息,而是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的媒介工具,從豐富、廣泛的信息內容中選取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受眾也可以通過上傳圖片、視頻,發表評論和感想等方式加入到信息共享中。
二 全媒體時代電視欄目應當摒棄的弊病
1.同質化現象
電視是傳統媒體時代受眾接受信息最主要的媒介形式之一,長期以來享有深厚的受眾基礎,導致了電視媒體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薄弱,各臺欄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例如真人秀節目的“泛濫”,某臺推出后立即催生了多家電視臺的效仿,節目效果如出一轍。全媒體時代受眾接受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同質化的欄目市場將急劇緊縮,電視欄目必須推陳出新、另辟蹊徑,才能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
2.欄目質量仍需加強
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選擇空間更廣,唯有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節目,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樹立品牌。電視欄目不能依靠在包裝和宣傳上下功夫來吸引受眾,必須從強化欄目內容入手,提升欄目的質量,將更多與受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欄目進行傳遞。
3.表現形式單一陳舊
長期以來,電視欄目的表現形式積習已久,語言體系封閉保守、畫面風格呆板單一,在全媒體時代與各種網絡節目的比較中處于劣勢。未來電視欄目的創新必須摒棄過去陳舊的表現形式,引入提升欄目效果的高新制作技術,為欄目注入更多新鮮元素。
三 全媒體背景下電視欄目的發展趨勢
1.創新電視欄目的內容及形式
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娛樂觀念與收視偏好發生了很大改變,對與電視欄目內容和形式的選擇標準越來越高。很多受眾希望在欄目中找到個性化、自由化的發展,獲得精神的舒緩和審美的享受。基于此,電視欄目應當一改內容同質、風格保守、形式單一的舊面貌,充分整合現有傳媒資源,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尋求突破創新。
內容創新方面,電視欄目編輯人員應當采取新的采編流程,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和素材的收集整理,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獲知哪些內容是受眾真正感興趣的,圍繞受眾興趣話題拓展和延伸,豐富節目的層次,使受眾感受到立體化欄目的新穎和熨帖。形式創新方面,電話欄目應當積極引入直播、跨屏等時下最熱門技術,讓新聞播報、嘉賓采訪等環節更具現場感,使受眾產生耳目一新之感。
電視欄目應當充分整合傳媒資源,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宣傳與播放欄目內容,例如開設官方網站,為受眾提供隨時點選欄目內容的平臺;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與受眾進行多維互動,鞏固欄目宣傳的同時跟蹤受眾的收視體驗和娛樂需求。
2.重視電視品牌欄目的規劃與建設
一檔成功的電視欄目必須以過硬的品牌做支撐,品牌代表著受眾的口碑,也代表著穩定的收視率。全媒體時代,電視欄目的發展必須以品牌的塑造、規劃、建設為方向。
首先,電視欄目主辦團隊應當確立準確的品牌定位,以差異化發展的策略規避同質化不良競爭的現象。對于地方電視臺新聞欄目,最有利的品牌定位便是為當地受眾提供更多民生類新聞,本土新聞和故事的挖掘不僅能夠實現與受眾間的情感共鳴,還能凸顯欄目的社會責任擔當,有利于強化欄目的引導力和公信力;對于娛樂性欄目而言,一個風格獨特的主持人必不可少,主持人在娛樂電視欄目中幾乎可以起到旗幟性作用,能夠為帶動欄目氛圍、為欄目凝聚人氣,培養更多忠實粉絲。
其次,電視品牌欄目的打造應當盡量體現獨特性,各檔欄目可以通過不定期的專題報道增強自身文化品牌的宣傳。例如對當地旅游文化的宣傳報道;在國慶節、中秋節、勞動節等節日內推出專項報道等。為了加強欄目特色,地方性民生新聞欄目還可以通過“方言”播報,凝聚本地受眾的同時,在全媒體廣泛的宣傳范圍內,標注獨特的文化符號。
3.重視受眾的心理與情感維護
全媒體時代,電視欄目要增強宣傳效率,就要采取精準投放的策略,這需要對受眾心理的準確把握,和對受眾情感的周全維護。電視欄目制作中,內容應當科學搭配,更多地用平民視角進行觀察和思考,壓縮過去大篇幅的官本位報道,以便有效貼近受眾的收視心理。
現代受眾思維更加活躍,觀念更加開放,他們樂于在欄目中進行互動,提升受眾的參與度對于受眾心理建設而言大有裨益。電視欄目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與受眾的實時互動,例如利用彈幕在電視畫面中直接呈現粉絲的提問和留言,以新穎的交流形式建立于受眾的堅實橋梁。有的電視欄目在制作和宣傳中制定了“第二屏”策略,通過建立微信群、貼吧粉絲群、合作聚合APP等形式,讓受眾在觀看欄目的同時實現多元互動,獲得更加豐富的收視體驗。
參考文獻
[1] 鄒乃武.從《百姓大篷車》的轟動效應談電視欄目的貼近性[J].記者搖籃,2017(02).
[2] 胡燕.全媒體時代電視編導的創新方法探析[J]科技傳播,2016(05).
[3] 鄭丹.全媒體時代電視編導的創作技巧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