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意平 潘慧伶 關友群

【摘要】 目的 探究優質服務理念在改善口腔科護理滿意度中的效果, 并嘗試研究該服務理念在口腔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100例口腔科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應用優質服務理念護理,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心理需求滿足情況;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均明顯優于護理前, 且實驗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均優于護理前, 且實驗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口腔患者的護理中, 優質服務理念不僅可以滿足其護理需要, 還能幫助其掌握有關科室的相關知識, 滿足基本的心理需求, 同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 因此該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醫務人員的護理質量, 因此可在口腔科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優質服務理念;口腔科護理;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102
當今社會, 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逐漸重視, 伴隨而來的是醫患者對醫療條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 尤其是對醫務人員服務質量的要求。口腔科一直是患者流動量較高的科室, 因此, 如何提高患者對口腔科護理的滿意程度是當前護理領域的熱門研究問題之一[1-3]。本文旨在探討優質服務理念在改善口腔科護理滿意度中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00例口腔科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其中, 實驗組男21例, 女29例;平均年齡(41.2±5.3)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6例、高中以下24例;治療方式:拔牙治療21例、牙髓治療19例、其他治療10例。對照組男24例, 女26例;平均年齡(42.3±5.2)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8例、高中以下22例;治療方式:拔牙治療22例、牙髓治療19例、其他治療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治療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對患者進行口腔科相關疾病知識的講解及有關疑難問題的解答, 同時在治療當中對關鍵的注意事項及時告知, 治療后對重要注意要點給予反復提醒。同時, 引導患者如何有效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 讓患者接受效果最優化的治療。
實驗組采用優質服務理念護理,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以人為核心, 在各個細節上進行更為細化的護理, 盡可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保證患者接受到最優質的護理治療。同時在心理上對患者進行指導, 從而達到心理、身體兩方面的舒適。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1. 4 判定標準 本研究通過讓患者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其觀察指標的變化情況,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判定標準:包括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情況、治療方法的選擇依據、相關注意事項等方面認知程度進行統計分析, 評分范圍為0~100分, 當≥85分時為認知程度較好, 60~84分為認知程度一般, <60分為認知程度較差。②心理需求滿足情況判定標準:包括患者對醫護人員所給予的心理疏導及相關問題解答的滿足情況, 若患者自我感覺無疑問及心理負擔則證明心理需求滿足較好, 若對某些問題存在疑問及心理負擔則證明心理需求滿足一般, 若對自身疾病存在明顯疑問則證明心理需求滿足較差。③護理滿意度情況判定標準: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包含3個選項, 分別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均明顯優于護理前, 且實驗組患者口腔科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均優于護理前, 且實驗組患者心理需求滿足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口腔科作為患者流動量較大的科室, 因此, 該科室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故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是當務之急。優質服務理念指導下的護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為核心, 通過對基礎護理的強化, 全面細致地落實護理責任制, 從而達到提升整體護理水平為最終目的的一種全新護理模式[4-6]。此種護理模式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上更多地為患者考慮, 所有護理行為的實施都以人為本, 滿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從而努力實現醫護人員服務質量的提高, 進而提升患者與社會滿意度的目的。
本文對優質服務理念在口腔科護理中的滿意度情況進行探究, 結果證實該護理模式比常規的護理更加有效, 不僅加強了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解決了患者的大多數臨床問題, 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充分滿足其心理需求。
綜上所述, 在口腔科患者中, 優質服務理念能全面地為患者進行考慮, 并對口腔相關的疾病進行積極干預, 可加快促進口腔科患者的康復, 故此種服務理念將會在未來的臨床護理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榮艷梅. 口腔患者就診需求的調查與護理對策探討.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3):264-265.
[2] 孔德芬, 王翀. 淺談口腔門診優質護理服務管理.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59):219.
[3] 楊麗. 貫徹優質服務理念提高手術室護理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2):90-91.
[4] 高潔, 王一閩, 朱萍釵, 盧曉. 優質服務理念在改善口腔科護理滿意度中的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23):153-154.
[5] 鄧旭艷, 王麗萍. 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提高口腔科候診患者滿意度中的效果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36):80-81.
[6] 張志俠. 護理管理學在提高口腔門診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27):171, 191.
[收稿日期: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