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洞悉世界共同發展的大趨勢下提出和恪守的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理念,是為了攜手世界各國人民應對全球性挑戰設計的中國方略[1]。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價值觀理念有著重大的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展現中華民族休戚與共的和諧理念和情懷。
關鍵詞: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 融合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
(一)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已及全球性問題的出現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正處于變革時期,在尋求和平與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因素。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世界各國人民在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發展利益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做出的選擇,有助于構建和諧的世界環境[2]。
(二)另一方面是中國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加。中國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緊密相連,中國與世界同命運、共發展。中國在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需要應對中國以及世界發展的問題,創立一種有利于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新格局是符合時代發展意義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中國夢同世界夢相結合的紐帶,它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是中國與世界良性循環的重要戰略。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來源
(一)繼承發展傳統文化
1.和而不同和諧發展:春秋時期《國語》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觀念,萬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完全相同則很難發展下去,便缺乏一種相互的競爭力。這便是中國文化倡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這樣的文化理念與當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相輔相成的。儒家倡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萬事萬物在共同發展過程中,能夠和諧相處不會相互妨害,而是相互促進。如同四季更替,日月交替,相互補充,才能更好地發展。道家則認為在相互對立中才能顯現出事物的統一性,追求內在和諧統一。在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國的情況不一,步調不一致,這就要求國與國之間在各自發展前提下,共同去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和而不同的理念體現了中華文化寬厚,包容的特點。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這便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提供了依據,貢獻了中國智慧。
2.厚德載物包容精神
《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厚德載物的本質是指寬容和包容,天地之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加博大的了,我們應該像大地一樣包容,無所不載,容納萬物。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相處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樣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我們要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強大動力,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3.兼愛非攻和平至上
“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兼愛便必須非攻,非攻即反對攻戰,即“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墨子認為,通過建立一個友誼社會,可以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避免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為了建立一個和平、和諧的世界,中國正在履行其作為新興大國的責任,促進一些地區和國際準則的創新與內化。這便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
4.協和萬邦合作發展
“協和萬邦”在《尚書·堯典》中的原文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協和萬邦”引申到今天,就是協調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讓各個國家都能夠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發展,賦予中國這種古老的合作思想以新的時代價值,讓這種和平、和諧、合作的古老價值觀為今天的上合組織、乃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新的積極的作用,走出了一條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之路,奏響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融合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提出“自由人聯合體”思想,超越了國別意識,以全人類的發展為關注點,提出了很多問題,激發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為命運奮斗。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提高人的文化素質,人類自由發展目標實現有著嚴格的環境條件,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人平等和相互尊重友好型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使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倡導書寫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偉大成果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了共同體思想從抽象到具體的轉變。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實踐精神,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歷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帶有中國智慧,中國特色。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一個全球性觀念,指引世界人民共同治理人類社會,共同創造富裕自由生活。
參考文獻
[1] 薛永龍,吳學琴.《共產黨宣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始基[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
[2] 魯杰,劉歡歡.論《共產黨宣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8(05)
[3] 唐成濤.《共產黨宣言》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探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
[4] 王澤應.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
[5] 肖河.中國外交的價值追求——“人類共同價值”框架下的理念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