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麗 張靜
摘要:戲曲是保定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精髓,對當地群眾生活影響深遠,活躍在保定城市各個角落的戲曲文化現狀和支撐這一文化現象的眾多的戲迷和票友,對傳統戲曲音樂的發展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保定城市休閑娛樂場所中的各種戲曲活動為例,從提高戲迷票友素質、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加強戲曲多樣創新和對青少年普及戲曲文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著力推動保定市群眾戲曲音樂活動的對策方法,以此來探究保定市群眾性戲曲活動的現象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保定市? ?戲曲音樂? ?群眾戲迷?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171-02
在保定市這樣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城里,活躍著各種音樂文化活動,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其散發出來的文化氣息,不得不感嘆這一文化古城帶給我們的精神感動。保定市戲曲藝術歷史悠久,地方戲曲種類繁多,戲曲音樂無疑是保定這座古城中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繁榮的戲曲文化除了有保定老調、清苑哈哈腔、定州秧歌、絲弦、十不閑、皮影戲、上四調、橫歧調、新穎調、詩賦弦、河北梆子等戲曲專業劇團的引領外,大量的戲迷在背后支撐的群眾性戲曲活動也非常豐富。普通群眾對當地戲曲音樂的繼承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大力推動保定市群眾戲曲音樂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保定市群眾性戲曲音樂活動現狀
保定戲曲音樂是在保定城市文化土壤的培育下逐漸成熟的,是以市民趣味為引導的,城市養育了戲曲,市民愛護著戲曲,戲曲自然要呈現出市民的品味。市民對于藝術的追求,不要求很深的內涵,而是更注重娛樂性。因此,“戲迷”“票友”無疑成為保定市群眾性戲曲活動的中堅力量。
(一)戲曲觀眾
“戲迷”也就是戲曲觀眾。一般的戲曲觀眾,對一些經常上演的經典劇目比較熟悉,但對戲曲可看可不看。而“戲迷”不僅喜歡觀看戲曲,還喜歡上臺表演,水平甚至比專業演員不差,并對戲曲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可謂是真正的戲曲粉絲。“票友”比“戲迷”在戲曲上更專業一些,有些“票友”對戲曲的鉆研比專業演員更認真,他們堪稱戲曲真正的知音,他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對戲曲的傳播與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戲迷”“票友”的戲曲音樂活動客觀上帶來了戲曲濃厚的文化傳播氛圍,他們自娛自樂,積極參加群眾性戲曲活動,成為戲曲審美文化的一道特別的景色,成為戲曲日常傳播的載體。正是這些群眾觀眾不斷地給戲曲音樂藝術輸入無窮的力量,默默傳播著我們民族民間自發的審美精神,支撐著戲曲這一特殊的文化形態擁有了獨特的大眾生存空間。
(二)業余劇團
保定市的戲曲業余劇團歷史悠久。民國時,保定市各中等學校多有業余劇團。新中國成立后,業余戲曲劇團呈現出一派繁榮發展的局面。60年代前,全市建業余劇團二百多個,業余劇團演職員近四千人,全年演出近五千場,觀眾達四百多萬人次,直到文革期間業余劇團的數量減少。如今,這些業余戲曲劇團都已不存在,但正是在這些劇團的帶動與影響之下,如今的保定市群眾性的戲曲活動才會在新的時代綻放新的色彩。
現今的保定市業余戲曲音樂活動經過了建國初期的繁榮,“文革”后的洗禮,在80-90年代又掀起了業余戲曲活動的熱潮,只是這時的活動更加自由化、人性化,反映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戲曲觀眾呈現不同的音樂意識。這些自發的群眾戲曲活動主要聚集于各大公園、廣場及單位或社區或個人提供的固定場所,以河北梆子戲迷人數最多,有三百多人,老調戲迷最少近有幾十個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業余戲迷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現存的戲曲觀眾老齡化嚴重,存在的動力越來越傾向于一種“娛樂身心”,而不是真正的喜歡,這不得不使我們憂心忡忡。
二、大力推動群眾戲曲活動的對策
(一)提高戲迷、票友素質
戲曲觀眾對戲曲的熱愛程度是不一樣的,接受戲曲的動機也不同,水平當然有高有低。從對戲曲的“好奇”到“好玩”再到“好學”,是一個戲迷從一般觀眾到精英觀眾的成長過程,如果戲曲觀眾僅僅為了自娛自樂,過過戲癮,這只是戲迷的最低層次,戲迷應該對自己的藝術水平有更高的追求,對戲曲各方面有所涉獵。戲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其他藝術類別無法比擬的,但在當前文化藝術市場競爭的浪潮中,戲曲藝術明顯處于劣勢,存在演出市場疲軟、戲曲觀眾老化和流失等問題,作為戲迷、票友,不僅以能唱幾段、能演幾折為滿足,還要不斷地從戲曲中吸收精神食糧,學到文化知識。用戲曲中所包容的文化知識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升華自己,努力使自己能成為具有高人文素質和高藝術修養的戲迷票友。通過自身素質的提高,來影響其他周邊的群眾加入戲曲廣闊的天地,為戲曲的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二)文化部門大力支持
具有當地特色的地方戲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群眾戲迷自發性的隨機型組織,對本土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雖然起到了一定的傳承作用,但現實因素的影響卻使其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政府應當通過工會為傳統戲曲的演出提供一些必要的經費和設施,由政府相關人員牽頭組織和管理群眾戲曲活動的發展走向,使戲迷不再無處可去,只能到那些街道、廣場、公園去一唱為快。只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才能對戲曲藝術文化進行無形的保護和發展,如此一來,不但專業的保定戲曲劇團得到重視,業余的群眾戲迷又有了集中切磋技藝和傳承戲曲的機會。因此呼吁政府文化部門要引起重視,不要讓我們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戲曲音樂缺少了生存的空間,加速了傳統地方戲曲衰亡的速度。
(三)加強戲曲多樣創新
在資源共享、信息多元的今天,普通群眾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無疑也使戲曲藝術經受著巨大的沖擊,面臨著新的選擇,產生著新的變化。保定當地傳統戲曲藝術怎樣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特別是那些處于劣勢的特色地方戲曲,必須走出頗具特色的創新之路,為保定打出一張鮮明的城市文化名片,這就顯得尤為必要。近年來,保定地方戲曲音樂與觀眾之間脫節嚴重,缺少互動溝通,沒有吸引觀眾的劇目和內容。對于一個地方劇種,創新是很艱難的,但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所以,除了借助現代傳播媒介的力量外,創新劇目、創新內容、創新型和創新觀眾式等,創新體現在戲曲的各個方面。怎樣讓我們的傳統戲曲音樂永遠年輕、欣欣向榮?怎樣使我們的戲曲觀眾不再減少、不再失望?那么,戲曲的各方面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四)對學生普及戲曲音樂文化
戲曲觀眾的不斷流失,預示著群眾對傳統戲曲音樂審美能力的流失,提高群眾對傳統戲曲文化的感悟,拉近戲曲音樂與普通群眾之間的距離,使人們主動地接受戲曲,這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戲曲觀眾老齡化使人們意識到對年輕一代進行傳統戲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現在的學生缺少與戲曲等傳統藝術文化共生的空間,所以在年輕一代的教育當中,應該多開展一些與戲曲相關的傳承活動,加上國家大力倡導戲曲走進校園,更應把戲曲列入選修科目,鼓勵學生選修戲曲課程,老師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教授戲曲知識,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讓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走近戲曲,使學生從好奇到熱愛、從欣賞到參與,自主自覺地探求戲曲藝術的內涵,從中感受我們博大精深的戲曲文化,引發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最終讓年輕一代走向社會后把學到的傳統音樂知識再傳授給他們周圍的人,有力推動了戲曲的普及,使古老美麗的戲曲藝術可以傳承下去。
三、結語
隨著我國多元經濟的發展,城市逐漸成為大眾音樂活動的中心。保定市群眾性戲曲音樂活動是普通市民音樂文化生活的一個鮮明寫照。在戲曲逐漸成為非主流藝術的今天,戲迷們依然沉浸其中,依然為戲曲的興旺而發出每個人那一點光和熱,這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戲曲音樂在現代城市中的存在狀態,是這些癡迷的戲迷、票友為支撐、傳播和發展戲曲文化默默地奉獻著。所以,在對城市傳統音樂的專業組織進行研究的時候,更要關注這些傳統音樂在普通民眾中的情況,探討著力推動保定市群眾戲曲音樂活動的對策方法,不僅為保定城市中的戲曲觀眾提供了娛樂空間,也為傳統地方戲曲音樂起到了保護、傳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谷雨.淺析保定戲曲藝術的文化產業創新策略[J].大眾文藝,2012,(02).
[2]劉曼曼.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探析[D].保定:河北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