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玲,王文靜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由于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再加上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困難,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基于此,筆者根據實際工作和學習經驗,對“互聯網+”進行概述,分析當前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96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4-0-02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并且多次提出創新創業這一名詞。從這里可以看出,“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政府重點關心的話題。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開展教育工作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才能更加全面地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與發展,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1 ? ? “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的發展依托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以互聯網思維為集中體現,對我國社會經濟形態的整體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互聯網+”通過與行業之間進行有效融合,為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通常情況下,“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但并不是單純地相加。可以說,“互聯網+”是新時期社會形態發展的新體現,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常態化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2 ? ?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從作用上來看,“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的概念自提出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黨的十八大中,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難題,并制定了優惠政策,有效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在這種背景下,開展“互聯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發展的必然。其次,“互聯網+”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符合當前的經濟形勢。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行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在企業發展中離不開創新人才。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方面的人才遠遠不足,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 ? ?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
3.1 ? 高校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課程設置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兩個獨立的教育,獨立于正規教育以外,很多大學生在學校內部都建立了創業課外俱樂部或者精英實踐團體。而作為高校一方,在創業實踐方面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學校教務處組織一些實踐模擬活動。這點與西方的創業教育差別很大,西方注重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并根據創業活動推廣不同類別的職業特點,不同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參加創業活動。二者進行對比后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獨立的,一方面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環境,另一方面會使大學生不能全面理解創業、就業的概念。
3.2 ? 人才培養方案不夠完善。
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高校還沒有制訂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學校雖然創建了大學生網絡平臺,但是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板塊,網絡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一些高校并沒有開發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方法,而是沿用傳統的模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單一,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習時間就會受到限制,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模式也不能與時俱進,久而久之會與社會現狀脫節,最終導致學生步入社會后,遇到創新創業相關問題時不能及時處理。
3.3 ? 高校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并不是特別專業,筆者在研究調查中發現,很多創業教育教師并不是“科班”出身,換句話說就是其專業能力無法滿足不斷變化的就業環境要求。所以在選拔創業教師時,高校應該以不同專業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依據開展相關甄別工作,但是很多大學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造成教師質量不高。
3.4 ? 教育理念未能及時更新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育理念上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夠深入,在培訓模式上仍采用傳統的方法,造成總體教育理念與實際需求格格不入。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宣傳不到位,造成很多師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充分,難以發揮這種教育模式的實際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以形式為主,學生也大多存在應付心理,認識不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管理設置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大多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目的。
4 ? ?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4.1 ? 加強創業教育宣傳,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互聯網的普及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新的知識、加強與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價值導向作用較大。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條件,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逐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意識。筆者認為高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網站、公眾號等形式,向廣大師生普及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知識。
4.2 ?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高校教師的思維模式要與時俱進,積極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不斷培養“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創新創業工作者只有突破傳統思維,積極接受新鮮信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才能夠更好地武裝自己,引導學生們向“互聯網+”思維模式靠攏,從而通過網絡實現創業實踐。同時,對于教師而言,高校也要加強實踐環培訓,比如可以在理論課堂外開展“模擬創業”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運用能力。
4.3 ? 開展網絡創業教育,豐富大學生創業經驗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并沒有充分了解市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旦遇到問題便自暴自棄,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創新創業的熱情。同時,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還面臨資金少、項目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高校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機會,積累創新創業的經驗,避免在以后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犯類似的錯誤。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只要熟悉簡單的網絡操作,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開設店鋪,這種創業形式的前期投入較少,同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可以積累豐富的經驗,適合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推廣。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技術以及相關網絡行業。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行業具有創業門檻不高、前期投入較少、發展前景可觀等優勢。
4.4 ? 發展大學生創業思維,加強大學生就業實踐
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宣傳成功的案例,樹立創新創業教育典范,從而激發大學生的進取精神。在很多實際案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多不能根據變化的社會形勢選擇恰當的項目,而往往喜歡復制前人的成功經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創新,高校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將主要目光放在當前的熱門行業,要目光長遠,不斷提升創新創業的整體效果。
4.5 ? 將互聯網線上與線下教育結合起來
“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從線下的角度來講,要通過加強課堂理論教學、開展主題講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實踐情況來看,線下教育系統性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升教育的針對性,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線上教育模式主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自主性更強,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學習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同時學習范圍更大,操作起來相對簡潔,管理成本也較低。
5 ? ? 結 語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注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結合,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倩,張鐵君,曹海英.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2015(1).
[2]張茂聰,秦楠.互聯網+教育:內涵、問題與模式建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3).
[3]吳愛華,侯永峰,郝杰,等.以“互聯網+”雙創大賽為載體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7(1).
[4]王左丹,侯永雄.大學生創業教育認識的不足及其路徑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5]史娟娟,劉立琴.“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1).
[6]孫健.“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絲路視野,2017(18).
[7]陳愛雪.“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