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梅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與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高校要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出發,切實樹立起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責任、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專任教師也負有指導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職責。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本文針對目前兩大主體的教育現狀,為高校輔導員、專任教師的協作研究尋求切實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同向同行 協同育人 輔導員 專任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2-0172-02
一、高校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同向同行育人的結合點基本內涵探究
(一)同向:指導方向和目標方向一致
韓愈在《師論》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和育人不應該是分離的,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校輔導員隊伍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力軍,是高校穩定的思想保障。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宏觀角度、從學生長期發展、或從學習方法與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指導;而專任教師在學生的專業教育上起到引領作用,更偏重于具體課程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系統而科學的專業知識結構,兩者在指導方向和目標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二)同行:德智并舉和德業融合同進
(1)學生前途的共同指導者。高校學生的學習以自學為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是其關鍵,作為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培訓學生的邏輯思維、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任教師可在學生教學與就業成才指導方面幫助輔導員開展工作。
(2)就業成才的指導者。高校為面向社會服務定位。社會服務面向的定位是指高校要找準社會服務的空間范疇,反映了高校在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職能時所涵蓋的地理區域或行業范圍。以就業為導向,使其輔導員投入大量的精力到就業指導中去,而專任教師則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經歷、求職經驗等傳授給學生,使其樹立良好就業目標和方向,及時掌握對策。
(3)角色交叉和融合。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因為學生這根紐帶必然相互滲透和彌補,這是高校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下所產生的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組織保障和長效機制,這對于加強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大學生校園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是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先鋒,在其引領下加快班級文化建設的步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專任教師系統而科學的專業知識結構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二、新時期下輔導員與專高校任教師同向同行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各專任教師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術基礎不一致
目前,根據相關調查和走訪發現,大部分高校在招聘專任教師時都未重視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術基礎,只重視對業務知識和科學技能的掌握,教師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了解不深,各專任教師都以各自專業為政、界限清晰,育人之路較為狹窄。
(二)輔導員與專任教師溝通橋梁的斷層
在高校育人過程中,存在輔導員與專任教師的溝通橋梁斷層的問題,例如考勤方面,輔導員每周匯總考勤情況,其了解的途徑和重要的媒介為課堂考勤表,但在考勤表的執行過程中,有時學生干部不敢真實記錄班級同學到課情況,而專任教師也不是每節課考勤,在考勤過程中對學生紀律要求不嚴格,同時長期不到課的學生與輔導員未能有效溝通,導致學生教育不及時,隨著時間延長,學生的曠課情況會嚴重影響班級乃至整個學院的學風建設的氛圍。
再者,專任教師大多認為管理學生是輔導員的責任,與自己關系不大,大多是專注自己的專業教學。導致輔導員帶班多,無暇顧及學生的成長成才,大多是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和職業生涯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指導,教師只是在一定層面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未能了解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動態、學歷背景以及日常的在校表現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所以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在教育溝通方面存在互動不良的情況。
(三)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協同育人缺乏考核指標、評價標準
各高校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在協同育人上缺乏相應的考核指標、評價標準,整個學校的考核未有設置成文體系要求輔導員或者專任教師思想和教學思政化,以致在落實體系細化過程中存在弱化的情況。
在各專業的專業建設方面,應結合十九大同向同行下,協同育人、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發揮各專業的專業優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將其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專業教學中去,開展教學思政滲透微課比賽,加強思想政治教師與其他學科聯系,引導輔導員、思政教師、其他專任教師進行良性互動,真正將思想政治教學落到實處。
三、新時期下高校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同向同行育人平臺搭建及對策研究
(一)提升政治文化素養,意識上政治協同
從輔導員出發,提升思想政治理論基礎,加強各專任教師立德樹人的意識,將德育放在人才培養的第一位,教師除了專任課教學外,還需肩負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以德育人,將思想政治教學真正應用到專業教學中去。而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指導師,應加強教學形式多樣化,注重課堂教學技巧性和知識傳授性。
(二)搭建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共同育人實踐平臺
要加強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基礎,培育輔導員隊伍的團隊文化,加強對學校的勤工助學、創業實踐、社團組織的引領;專任教師應帶領學生參加各項專業技能比賽,提高專業技能,同時在技能比賽中滲透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將其業務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結合。
(三)加強輔導員與專任教師的良性互動
制訂專任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考核制度,要求從領導到專任教師下班級,例如新的專任教師入職需做兩年的專職輔導員,一方面做好專業教學,同時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學中反思,在理論實踐中總結專業教學,以便達到良性互動。再者,制訂班主任的工作制度,明確責任和義務,落實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每周晚班會中進行貫穿和交流,了解學生之所想,提學生之所難,一方面促進師生間友好關系,另外也是對教學反思的良性促進。第三,積極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教學,走出操場、走出宿舍、走出學校,帶領學生形成思維模式的多樣化,突破固有思維,使其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理念和價值在教學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四、構建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新機制的價值
(1)基于高校專任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層次參差不齊的狀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一定的距離,在當前“同向同行”熱潮背景下,強化教師的育人責任和思想政治素質,構建以“課程思政”為主的立體化教學體系,搭建輔導員、教師協同育人的機制和平臺,健全制度保障和評價體系,多方協同構建同向同行育人機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2)有效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發揮黨政領導、專任教師等各類學科體系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專任教師的作用,充分利用地方區情,高校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取代輔導員單兵工作模式,使輔導員、專任教師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承擔責任,師資隊伍良性互動,豐富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3)在同向同行、協作育人背景下,把高校輔導員與專任教師兩大主體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合力育人體系,能起到督促專任教師通過課程資源履行同向同行育人職責的制度保障,同時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提升作用。
(4)通過高校拓展新型載體,構建專任教師對話交流、協同合作的育人平臺,使每位教師突破狹隘學科界限和傳統的單向育人觀念,團結協作,著力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學習十九大精神,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出發,從輔導員和專任教師出發,搭建有效溝通平臺,形成良好互動。
參考文獻:
[1]馮培.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格局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
[2]陳錫喜.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徑[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雙月刊),2017(1).
[3]燕連福,溫海霞.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育人的問題及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7,8(4).
[4]續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培養[J].文學教育,2011(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