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丹,張 靜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Vlog興起于YouTube。“一種視頻博客。一種隨意的、對話式的視頻格式或類型,其特點是一個人直接對著鏡頭說話。”這是YouTube官方對Vlog的定義。通俗地說,就是視頻博客或視頻日記,一般時長為3~10分鐘,Vlogger(主人公)會用拍視頻的方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來,然后通過剪輯、音樂、特效等各種方法將其制作成具有個人生活特色的視頻日記。目前,常見的Vlog主題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日常生活、旅游、美食、時尚以及數碼產品開箱等。
Vlog興起于Youtube,2006年一個叫Bree的女孩首先在Youtube上每天分享未加工的視頻來展現自己日常的真實生活,這是首個類Vlog的視頻內容。直到2012年,Casey Neistat連續600多天堅持更新Vlog,這種極具個性化的視頻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目前Vlog在國外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據報道,2018年平均每小時就會有2000多條Vlog被上傳到Youtube平臺。Vlog之所以在國外發展較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Youtube的支持。一方面,Youtube擁有眾多的受眾,龐大的用戶規模給Vlog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另一方面,Youtube為鼓勵用戶不斷創作出優質的視頻內容,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知名Vlogger和各種品牌開展合作,通過Vlog為其開展廣告宣傳;或者為會員用戶的粉絲提供獨享的內容,并借助Vlog這個平臺來銷售自己的商品。
國內的Vlog最早出現在2016年。2017年初,國內有小部分人開始進行Vlog創作,但并沒有火起來。2018年因為明星歐陽娜娜拍攝的視頻日記《娜就是這樣》,Vlog在國內爆火。2018年9月18日,微博Vlog官方發出“召集令”,只要每個月能上傳4條Vlog就可以申請認證成為微博Vlog博主。2018年12月,B站為鼓勵Vlog創作,發起了“30天Vlog挑戰”的活動。除此之外,知名的小影APP、VUE APP、Yoo視頻在2018年也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幫助Vlog發展。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媒體推出“兩會Vlog”,進一步促進了它在國內的發展。
目前,Vlog雖然已經開始慢慢流行起來,但其受眾主要集中在年輕人身上。并且,國內Vlog的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自己的個人特色。此外,Vlog的商業化模式尚不完善,不能吸引更多的人進行Vlog創作。因此,為了使Vlog在中國健康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Vlog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與博客、短視頻之間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Vlog和博客的不同點主要表現為:博客是以文字、圖片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而Vlog則是以視頻的形式記錄,更具有真實性;博主在博客上可以實時在線發布文章、信息等,但發布Vlog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布博客通常需要借助電腦,而發布Vlog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Vlog和短視頻的不同點主要表現為:短視頻的時長基本是在60秒以內,但Vlog的時長基本是在3~5分鐘;短視頻上多數為一些獵奇類、段子類等的內容,而Vlog則是博主日常生活的記錄,其內容更加具有真實性、故事性和個性化;短視頻創作難度小,但Vlog的創作對技術、設備、審美等有很高的要求,創作難度大;用戶觀看短視頻主要是為了娛樂、消磨時間,而觀看Vlog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視欲;短視頻吸引的是用戶的瞬間注意力,用戶黏度較低,而Vlog可以建立起較高的用戶黏度。
1. 真實性和故事性。這是Vlog最突出的特征。Vlog內容以記錄生活為主,具有故事性,雖然我們看到的內容是經過剪輯的,但這并不同于短視頻的“表演”,而是比較真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例如,B站上很多博主拍攝的“跟我過一天”系列的Vlog就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故事性。
2. 人格化。Vlog最重要的特征是將視頻與個人屬性相結合。觀眾喜歡Vlogger的視頻并不只是因為博主對自己生活的簡單記錄,更多的是因為Vlogger的人格魅力。Vlog的人格化特征主要來自于Vlogger們在拍攝或者剪輯作品時有意或無意地展現或分享自己的生活理念、審美取向等,使得Vlog內容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并且Vlog的個人色彩是不能被復制的。
3. 營造沉浸感。Vlog能給用戶帶來沉浸式觀感,這是短視頻無法比擬的。用戶在觀看Vlog時可以了解到與自己所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態度,用戶從中可以得到一種替代性滿足。例如,明星歐陽娜娜通過Vlog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由于她“明星”的光環,通過觀看她的Vlog我們了解她的日常生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我們的窺探欲也能夠得到滿足。
4. 用戶黏度高。Vlog對個人生活真實地記錄使用戶在觀看Vlog時可以與博主產生情感共鳴并會產生一種微妙的陪伴感。這種更深層次的互動,可以形成更高的用戶黏度。許多知名品牌,如OPPO手機、戴森卷發棒都通過與博主合作在其Vlog里打廣告。
相比短視頻,Vlog創作門檻較高。首先是設備門檻,短視頻的創作只需要一部手機即可,但要成為一名出色的Vlogger僅靠一部手機是無法實現的。其次,Vlog需要博主有較強的鏡頭感、即興發揮能力以及對影片的剪輯能力,這就阻礙了許多人加入Vlog的創作。Vlog可能會成為許多明星和網紅的“秀場”,因為他們有專業團隊來解決生產制作的障礙,保持生產的穩定性。
Vlog是從國外傳來,大多數都是在模仿國外Vlog的創作形式,沒有自己的特色。并且Vlog最初是由留學生帶入國內的,他們通過Vlog記錄自己的留學生活,內容較為單一,主要是美食、出游等。目前,Vlog在國內慢慢火了起來,但其內容仍然主要是美食、旅游、時尚、手機產品開箱等形式。
Vlog在國內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很多人并不了解Vlog是什么,在國內的搜索引擎中搜索“Vlog”“Vlog是什么”的搜索熱度排在第一位,所以提升“國民度”是目前Vlog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分享”意識是Vlog的創作核心,但這是中國人所缺乏的。中國沒有家庭錄像文化,所以很多人無法接受用視頻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雖然近幾年抖音的火爆,讓越來越多人在鏡頭中展現自我,但這種更多是人為的表演,與Vlog所強調的自然、真實的敘述有很大的差別。
廣告和流量變現是目前Vlog的商業變現的兩種主要模式。在Youtube上,大多數成熟的Vlogger通過拍攝Vlog可以養活自己。Vlogger有了一定粉絲量就可以與大企業合作在自己的視頻中插入廣告,廣告費用與觀看量成正比。但是,目前國內很少有通過拍攝Vlog就可以養活自己的Vlogger,主要是因為缺乏平臺支持,整個變現模式并沒有成型。
良好的技術有利于促進Vlog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在Vlog拍攝方面,手機制造商應提高手機的視頻拍攝能力以及防摔能力,人們可以僅通過一部手機完成Vlog的拍攝。在視頻后期方面,各種視頻剪輯軟件為了Vlog而生,但各個軟件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需要一款針對Vlog的功能比較全的視頻剪輯軟件。此外,視頻剪輯對于初學者難度較大,因此各平臺應該推出一系列視頻剪輯教程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Vlog剪輯。
只有新的內容形態才能提供新鮮感,因此Vlogger應該創新視頻內容形式。在視頻內容方面,拍攝內容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善于發現身邊的新鮮事創新Vlog內容。在視頻形式方面,Vlogger不應一味地模仿別人的視頻風格、視頻后期等,要根據自己的視頻內容和審美創造有個人特色的Vlog。這樣的Vlog更有利于Vlogger更快、更準地找到自身定位以及目標受眾,把握受眾的習慣與偏好,從而吸引更多粉絲,形成較高的用戶黏度。
我國國人的分享意識較為薄弱是阻礙Vlog發展的原因之一。因此,社會各部門以及各視頻平臺應鼓勵國人勇于分享、敢于在鏡頭面前表現自我,從而推動Vlog的傳播與發展。例如,各個視頻平臺可以經常發起“Vlog挑戰計劃”,制定一定的獎勵機制讓人們加入Vlog的拍攝中去,并對優秀的Vlog內容給予更具激勵性的獎勵。此外,明星是新媒體時代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各個平臺可以邀請更多知名明星加入Vlog的拍攝,讓他們發起特定話題的Vlog挑戰,對于比較優秀的Vlog作品可以獲得與明星相關的福利作為獎勵。這樣,就可以幫助國人樹立分享意識,使越來越多的人敢于表現自己,從而促進Vlog在我國的發展。
廣告是Vlog目前主要的變現方式。但相對于短視頻,這種變現方式費時費力,因此Vlog應探索更多的變現方式。一方面,要挖掘Vlog尚未被發掘的營銷潛力。Vlog具有故事性、生活化,相對于傳統短視頻洗腦式地硬植入廣告,Vlog走心的軟植入廣告可以減少用戶的抵觸心理,使用戶不知不覺中接受推薦的產品。另一方面,Vlog內容具有真實性,擁有更強的說服力,因此能夠吸引一批具有高黏性的受眾。用戶黏性高,受眾對Vlogger更具認同感,就能獲得更好的粉絲變現效果。與此同時,Vlogger可利用Vlog打造IP化個人品牌,將創作的內容在各平臺進行分發、獲得流量,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報酬;或是根據視頻內容生產具有個人特色的商品進行售賣。
Vlog在國內的流行說明了用戶對用視頻記錄自己生活的需求。雖然Vlog在我國的傳播已經初見成效,但仍然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虛擬化的時代,Vlog的真實性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圈子,其發展前景不可輕視。解決Vlog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會比較艱難,但只要能夠克服,必定會到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