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西安外事學院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由國家教育部門指導,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全國高校文科大賽。大廣賽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貫通,現已舉辦了十屆,是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覆蓋高等院校較廣、參與師生人數多、國家級大學生賽事。基于這一平臺,教師在進行網絡廣告課程教學的時候需從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入手,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廣告人才。
傳統的網絡廣告課程教學主要以教師理論講述為主,雖然也有實踐課程,但實踐內容也僅僅是課堂的模擬練習缺乏與市場需求的對接。這種缺乏挑戰性和刺激性的教學方式不僅不符合我校應用型大學的定位,也不能很好的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學生也不能很好的認知“作品”與“作業”的不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不強,也不愿意反復修改完善,質量整體較差。再者學生的作業與真實的廣告市場需求不符,課堂廣告作業無法經受來自市場的考驗。
“大廣賽”是由政府指導、專業機構主辦、企業參與、專家評審的專業賽事,將其引入網絡廣告課程教學,學生從平臺上選擇企業發布的策略單,針對廣告主真實的廣告目的和要求完成廣告作品的創作,最終接受專家和客戶的點評,以此作為參考依據,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另外,“大廣賽”采取一次參賽、兩次評獎(區域和全國)的方式進行,對獲獎的參賽學生(區域或全國)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名譽或物質獎勵,還有進入優秀企業或團隊學習的機會。這些激勵措施能夠有效的激起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因此,將“大廣賽”平臺引入我校網絡廣告課程對于學生來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每屆“大廣賽”作品的創作和提交期是3~6月,且采取一次參賽、兩次評獎(區域和全國)的方式進行。競賽作品先參加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舉辦的分賽,獲獎作品再參加全國的總決賽。本文以“大廣賽”為例,研究如何將學科競賽嵌入到網絡廣告課程的教學中去。
在開學之初就告知學生本學期要參加“大廣賽”,讓學生提前關注相關宣傳平臺,分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策略單。教學案例以策略單上的品牌和企業為主,如講到廣告主題時會針對學生所學策略單的廣告主題進行詳解。“大廣賽”參賽作品類型大致可以共分為平面類、視頻類、廣播類、互動類、動畫類、策劃案類、文案類七大類,在教學內容講到平面廣告設計時,就要求學生結合平面廣告理論知識創作符合策略單命題要求的平面廣告。
每屆“大廣賽”比賽開始之時,組委會會安排企業、廣告行業的相關專家到各地進行創意巡講。在巡講會上,企業相關負責人會企業品牌文化、產品以及這一時期廣告的目的及具體要求進行詳解,廣告大咖們也會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優秀作品,學生們可以在會上與企業或廣告專家們進行交流,開拓自己的思維,有利于啟發創意。另外,在宣講會現場,也會有一些企業的相關宣傳,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廣告創意的環境。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還積極的引入了翻轉課堂。如在學生創意完成后或某類作品完成后,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發言,分享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小組代表發言進行點評、交流創作體會,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點評,指導學生完成作品的進一步修改。廣告要有創意、而95后的學生更愿意表達自我,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能讓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的時候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情趣和自主性。
筆者在2018年教授網絡廣告課程時,指導我校2016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參加了第十屆“大廣賽”,創作完成策劃類作品17件,參加比賽的有13件,獲獎作品有12件(陜西賽區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9項),創作獲獎率達到了70.58%。由此可見本次將學科競賽嵌入到網絡廣告課程中的教學改革效果非常好,這也充分體現了“大廣賽”對學生實戰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大廣賽”是基于真實企業需求存在的學科競賽平臺,學生在真實環境下完成廣告作品創作接受企業和行業專家的評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學生在行業中的競爭實力,同時通過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外,通過學科競賽脫穎而出的學生會獲得企業或廣告行業提供的機會,也可以有效激發下一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網絡廣告課程后續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