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 要:為了解決永磁同步電機在復雜環境下轉矩脈動大,轉速響應速度慢的問題,根據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設計了一種模糊PI控制系統,并采用電流轉速雙閉環的矢量變換控制方法驅動永磁同步電機。經分析仿真實驗結果可知:該控制系統解決了傳統PI控制器存在的轉速超調量大;轉速響應慢;轉矩脈動大等問題,有良好的動靜態特性。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模糊PI;矢量變換;轉矩脈動
中圖分類號:TM3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6-0030-03
1 概述
永磁同步電機憑借其自身體積小,調速范圍廣,抗干擾能力強,高效率等優點被人類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領域,但因永磁同步電機數學模型復雜,其控制方法一直是一個難點。傳統PI控制系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永磁同步電機,但存在轉速控制效果精度低,轉矩脈動大等問題,大大的限制了永磁同步電機的應用。文獻[1]設計了一種永磁同步電機模糊控制系統,并制定了完整的模糊控制規則,解決了常規PID控制系統轉矩脈動大的問題,但轉速響應不明顯;文獻[2]搭建了一種模糊PI控制系統,增強了控制系統的魯棒性,但轉矩脈動較大;文獻[3]設計了永磁同步電機轉速伺服系統魯棒控制器,達到了良好的電機控制效果,但轉速響應不足;文獻[4]建立了永磁同步電機模糊PID 參數自整定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可自行調整PID參數,提高了控制系統的靈活性,但轉速控制精度較低。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矢量變換以及模糊PI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設計了模糊PI控制系統,并采用電流環+轉速環的雙閉環矢量控制系統,并通過matlab/simulink進行了仿真分析,并與傳統PI控制系統的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該控制系統有效的提高了永磁同步電機的轉速響應,降低了轉矩脈動。
2 永磁同步電機數學模型分析
在分析永磁同步電機數學模型的過程中,忽略鐵芯飽和現象;忽略電機繞組漏感;轉子繞組無阻尼;不計渦流和磁滯損耗;忽略磁場的高次諧波;定子繞組的電流在氣隙中只產生正弦分布的磁勢。永磁同步電機在d-q坐標系的數學模型如下。
3 矢量變換以及模糊PI控制系統
3.1 模糊PI控制的原理及結構
模糊PI控制是依據模糊集合思想、模糊邏輯以及模糊語言,將實際結果轉化為機器指令,從而實現智能控制。模糊控制器由四部分組成,其中模糊化輸入量的過程是將轉速偏差e與轉速偏差變化率轉換到論域,實現輸入量模糊化;數據庫則是給予處理模糊數據的方式并交代控制規則,采用“if-then”語句描述模糊控制規則,模糊規則決定了控制器的性能;模糊推理是根據模糊控制規則來獲得合適的調節量;去模糊化則是將模糊推理得到的調節量變成論域范圍內的清晰量,再變化成實際的控制量,如圖1所示。
該控制系統根據充分的專家經驗,將電機轉速偏差e與轉速偏差變化率ec作為模糊PI控制器的輸入PI參數Kp、Ki,根據不同的e與ec輸出不同的參數,達到實時調整PI參數的目的。這種在線修改PI參數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系統的自適應能力,提高系統靜態以及動態特性,提升控制效果,模糊PI控制系統的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
3.2 模糊規則的制定
模糊規則的好壞決定了模糊PI控制系統的性能,因此,制定精準的模糊規則是重中之重。在電流與轉速雙閉環控制結構中的轉速環加入模糊控制器,根據轉速偏差e與ec的大小,將e與ec模糊化處理,定義e和ec模糊子集為{PB,PM,PS,ZO,NS,NM,NB}對應{正大、正中、正小、零、負小、負中、負大},處理完畢后將模糊子集映射到控制變量實際可取的取值范圍[-6,6]上,即論域[-6,6]。將模糊PI控制器輸出的參數Kp、Ki作為PI控制器的修正輸入量再次進入控制系統,定義其模糊子集為{PB,PM,PS,ZO,NS,NM,NB}對應{正大、正中、正小、零、負小、負中、負大},經過反模糊化處理后將其論域映射到[-6,6]上,得到其模糊規則,具體模糊規則如圖3、4。
4 仿真分析
為了驗證該控制系統對于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效果,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別搭建了模糊PI控制系統與傳統PI控制系統,設置永磁同步電機的額定參數為:電機電阻R=2.875,交直軸定子電感均為0.0085H,電機轉動慣量J=0.0008kg·m2,電機極對數Pn=4。仿真時間設為0.1s,電機轉速為850r/s。系統啟動負載轉矩為100N·m。仿真結果如圖5~8所示。
通過圖5、6可見,模糊PI控制系統轉速響應明顯快于傳統PI控制,且可穩定達到目標轉速850r/s并保持穩定無波動;而傳統PI控制不能達到目標轉速,且轉速波動明顯。
通過圖7、8可見,模糊PI控制系統轉矩脈動小且穩定,而傳統PI控制系統轉矩脈動較大,抖動明顯。
5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矢量變換及模糊PI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采用了電流轉速雙閉環的矢量控制方法。仿真結果表明,該控制系統能夠有效的提高永磁同步電機的轉速響應;降低了驅動電機的轉矩脈動;具備一定的適應性以及魯棒性;抗干擾能力強。為永磁同步電機的應用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添幸,馬瑞卿,張健,等.基于模糊PID永磁同步電機控制[J].電源技術應用,2016(12):9-15.
[2]蘇鳴翰.永磁同步電機的模糊控制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18(4).
[3]楊書生,鐘宜生.永磁同步電機轉速伺服系統魯棒控制器設計[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3):84-90.
[4]丁文雙,胡育文,魯文其,等.永磁同步電機模糊PID參數自整定[J].微特電機,2011,39(5):13-17.
[5]LI Shihua,GU Hao. Fuzzy Adaptive Internal Model Control Schemes for PMSM Speed-Regulation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2012,8(4):767-779.
[6]張宏宇,閆鑌,陸利忠.永磁同步電動機控制策略及應用研究綜述[J].微電機,2008,41(4):96-100.
[7]孫靜,張承慧,劉旭東,等.基于Hamilton系統理論的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H∞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13,28(11):163-169.
[8]黃平,王英,江先志.基于STM32的直流電機模糊PID調速系統研究[J].機電工程,2017,34(4):38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