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 要:本文將從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共性和互補性出發,對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具體途徑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更好地實現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融合。
關鍵詞: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國有企業
長期以來,黨都將思政工作當成一個優良傳統,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迎來了全新挑戰與機遇,這對其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原有的思政工作方式與思路過于簡單和傳統,對當前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阻礙,這使得企業文化精神和思政工作如何有效融合成為國企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研究國企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具體途徑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 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共性和互補性
1.1 國企的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具有共性
國企思政工作指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思想,落實黨的政策與方針,開展規章制度方面的教育,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出來,增加國企的經濟效益。而國企企業文化指的是國企長期發展中形成的、受到人們認同的品牌理念、經營理念、企業精神、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建設企業文化、思政工作二者都將國企員工和國企自身的精神理念、思想觀念當成改造的主要對象,并且最終的目的都是通過國企內部人員的改變,推動企業平穩、快速地發展。
1.2 國企的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彼此互補
建設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包括實施路徑、作用范圍、內容等多個方面。第一,在內容上,國企思政工作將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當成主要內容,而建設企業文化則把擴展與細化思想道德的教育,讓員工的理想、智力、思想素質得到綜合提高當作主要內容[1]。第二,在作用范圍上,國企思政工作作用的范圍是員工的覺悟教育、精神面貌、思想意識等,而建設企業文化則借助培訓形式把思政工作教育融合到日常經營、規章制度中,從而得到相同準則與價值觀。第三,在實施路徑上,國企思政工作由工會、黨團組織借助活動、宣傳等方式來進行,而建設企業文化能夠主動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全面性,讓企業的形象得以樹立。
2 國有企業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具體途徑
客觀來講,國有企業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不但有利于創新思政工作,還有利于豐富企業文化,國企在探索二者融合路徑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發揮思政工作作用
國企建設并發展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應全面發揮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開展思政工作時緊緊圍繞黨的各種政治理論,注重黨的發展和思政工作一致性。建設企業文化還要將國企戰略思想體現出來,戰略思想存在不可復制性、差異性等特征,并由國企發展的主要方向所決定。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國企不可以把思政工作和建設企業文化等同,應將二者加以明確的區分和定位,使國企干部與員工可以形成審時度勢、吃苦耐勞、愛崗奉獻等高尚的精神,從思政工作中有所受教,并通過培養其幸福感、勝任感、歸屬感,對國企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的鼓勵。
2.2 落實科學發展觀
國企落實發展觀能夠讓自身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程度大大加深。在新形勢下,國企思政工作需要從員工具體需要出發,結合國企未來發展目標,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滿足員工的各方面利益,動態地掌握和了解員工思想,為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做好準備。與此同時,國企開展企業文化活動之前,需要對發展目標進行一個明確的定位,看清楚內部經營與外部經營的實際環境,確定戰略目標與戰術目標,讓國企所有內部員工都能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在建設、發展企業文化過程中的義務與責任,將其能動性與自主性調動起來,讓整體的員工素質水平得以提高。
與此同時,應明確科學發展觀向國企開展思政工作提出的要求,明確定位企業文化的未來發展,以人為本進行管理,讓企業文化確保國企前進的方向,讓員工在思政工作中形成科學的觀念,將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制度標準、管理理念與建設企業文化相結合,強化員工團隊的意識,對不同方面的利益加以協調,從而使矛盾、爭端被有效地化解,并解決國企員工生活、思想認識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讓員工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共同致力于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2]。
2.3 融合二者目標
國有企業應全面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具體目標。企業文化和思政工作存在較高的一致性,因此,應確保二者在工作目標方面的統一,建立和發展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應將國企經濟效益當成目標,以此為基礎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確保思政工作可以充分圍繞國企建設企業文化來有序實施。在思政工作方面,國企需要將文化目標當成重點內容,依照科學發展觀內容的引導,通過企業文化目標的推動,使思政工作的目標達成。在企業文化方面,國企應挖掘思政工作中建設企業文化的空間與方向,與社會主義未來方向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建立有我國特色的國企企業文化。
2.4 奠定思政工作基礎
國企在發展、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能夠為思政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國企可以通過豐富化、多元化的方法來建設企業文化,組織活動和調整組織結構是其主要載體。例如,某國有企業為了融合思政文化、企業文化,在每月的最后一個周五會組織工作人員進行訪談會、學習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并且每年都會調整自身的組織結構,設置文化職能的部門,建立國企規劃與發展協會,從而讓企業文化建設奠定思政工作基礎。與此同時,國企的思政工作應積極利用建設企業文化的載體,讓思政工作寓教于樂,讓員工的文化活動參與、科技水平提高、思想道德提升、豐富政治理論等各種需要得到滿足。
2.5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國企的思政工作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企業文化得到針對性的建設。員工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基本載體,只有貼近平時的工作,增加和員工的聯系,才能夠讓新形勢下建設的企業文化更具時效性,幫助企業提升生產率,改善全體員工的精神面貌,并增強整個國企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與此同時,國企在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探索特色發展道路,如融合企業文化與思政工作、推動經營生產的發展、增加員工的待遇、幫助員工解決問題等。由于國企思政工作能夠讓國企端正自身前進與發展的方向,因此國企在平時生產經營中需要讓戰略目標緊密聯系思政工作,借助各個階段戰略目標,讓企業發展可以切實提高員工所得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開展思政工作不但可以推動企業文化不斷地發展,還能夠幫助員工實現自我的價值,讓各個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有效貫徹到各個階段的企業發展過程中。
3 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國企融合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應對企業文化、思政工作共性和互補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既要認識到二者的共性,又要認識到二者的互補性,通過發揮思政工作作用、落實科學發展觀、融合二者目標、奠定思政工作基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途徑,實現企業文化、思政工作的全面融合,從而推動國企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陸秋野.以企業文化建設促進石油企業職工思政工作創新[J].經貿實踐,2018,(17):267+269.
[2]馬立鐸.經濟背景下企業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的結合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