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溢琦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漸步入“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工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研究和探討“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的優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從“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的阻礙因素入手,提出了“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的幾點優化策略,希望本文能對提高我國“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管理;優化策略
在“互聯網+”環境中,人們更加注重圖書借閱的速度和形式,對于信息的要求不斷向深層次發展。因此,各種圖書、文獻的借閱開始從紙質形式轉化為數字化、電子化形式,給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互聯網+”環境中優化圖書館管理方式勢在必行。
1 “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的阻礙因素
1.1 管理體制較為封閉
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一直沿用文化行政管理模式下的封閉式管理體制,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導致圖書館在內部管理結構上具有嚴格的等級劃分,也造成了圖書館各部門之間相互隔離、各自為戰,進而造成了圖書館各部門間的管理標準不一、信息資源重復浪費等現象,根本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圖書館管理創新的要求。我國圖書館大部分都是實行事業單位人事終身制,進入圖書館編制的人員等于端上了“鐵飯碗”,因此,很少有人去主動研究圖書館的創新問題,也沒有人愿意去挑戰這一僵化的管理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難度。
1.2 業務流程存在缺陷
在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中,一般是依據不同的物質化信息,根據文獻載體形態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比如:在傳統的圖書館中“書”和“刊”是相互分離的,讀者要想完成一個課題,就要在圖書館的不同區域或不同的圖書館之間來回奔波。而在“互聯網+”環境中,讀者只要利用網絡搜索期刊或者電子書籍,就能完成整個課題。
傳統圖書館包括編目部門、采購部門、借閱部門等多個部門,只有這些部門齊心協力、相互串聯才能組成一個服務整體。隨著圖書館分工的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會造成圖書館各部門人員的服務能力單一、知識面狹窄、服務質量低下。而在“互聯網+”環境中,沒有明確的人員和業務劃分,基本上每個圖書館管理人員都能勝任所有的圖書館服務工作。
1.3 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
管理圖書館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知識,要想實現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創新,管理人員必須擁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而目前,我國圖書館中復合型、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非常缺乏,且專業的圖書管理工作人員也很短缺。雖然部分圖書館已經開始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但因為我國圖書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圖書館的薪酬較低,導致圖書館沒有能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圖書館的創新能力。以××學校圖書館為例,該圖書館因為人手緊缺,吸納了很多年級干部、學生來圖書館做兼職,而這些兼職人員只能滿足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需要,很難滿足讀者對信息化服務的需求。
1.4 缺乏創新意識
很多圖書館工作人員缺乏對圖書館管理創新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長期沿用陳舊的圖書館管理方式,缺乏創意意識。還有一些圖書館工作人員長期受“大鍋飯”思想的束縛,思維模式僵化,覺得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缺少主動服務和學習的意識。在圖書館管理創新過程中,一些圖書管理人員盡管了解一些數字化方面的知識,但是對于“互聯網+”環境中的免費資源、電子圖書資源等新興概念缺乏一定的了解,難以給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 “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管理的優化策略
2.1 創新管理理念與意識
在“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應創新管理理念,增強創新意識,這樣才能使圖書館走上創新發展之路。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徹底轉變固有體制束縛,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引進商業經營管理模式,提高圖書館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立市場意識,以服務用戶和服務市場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將圖書館工作的重心轉變到強化服務上來。二是構建管理創新機制,結合圖書館自身優勢、市場定位以及市場供需情況確定圖書館服務重點和發展方向,注重圖書館品牌建設,發展特色信息產品。三是注重開展人文教育,在圖書館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服務讀者需求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積極在圖書館開展人文關懷活動,推行人本管理,不斷增強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意識。
2.2 優化圖書館運作模式
在“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應破除封閉式管理模式的束縛,探索管理運作的新模式,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務和產品,增強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圖書館應不斷優化操作流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達到圖書館館藏、借閱、檢索流程人機結合的目的,實現網絡化、一體化操作,提升圖書館的工作效率。其次,圖書館要強化與信息部門以及其他圖書館的合作交流,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不斷優化外部發展環境和內部資源配置,增強為用戶服務的合力。再次,圖書館應根據自身業務流程劃分各內部部門,對各部門的權限和職責予以明確,比如,讓技術服務部承擔網絡維護和電子圖書館管理職責,讓文獻整理部承擔書刊采編職責等。
2.3 創新圖書館管理體制
在“互聯網+”環境中,文化行政部門應根據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和要求,以促進信息發展為出發點,創新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把“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的新功能、人員管理要求、信息服務形式、內部激勵手段等都體現在制度中,給創新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另外,文化行政部門還應重組、合并服務能力低下的圖書館,或根據綜合、強化原則,加強圖書館技術服務能力,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合理配置。
2.4 加強館員素質建設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戰,因此加強館員素質建設勢在必行。首先,圖書館應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積極吸引研發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加入到圖書館服務隊伍之中,以適應圖書館管理工作創新的需要。其次,圖書館應結合內部激勵和培訓機制,大力培養管理人員的競爭理念、服務理念、發展理念,組織館員進行信息技能學習培訓,倡導館員利用學歷學位教育、在職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再次,圖書館應加強管理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工作,通過選派管理人員參加培訓、聘請專家開展講座等多種方式,提升館員的網絡管理和計算機操作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通過創新管理理念與意識、優化圖書館運作模式、創新圖書館管理體制、加強館員素質建設等多種措施,不斷探索管理與服務創新之路,做到與時俱進,以更好地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建業.跨界合作精準服務——“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業務創新的探索與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18(03).
[2]張麗英,梁曦.碎片化閱讀背景下圖書館用戶服務的整體化發展策略探討[J].圖書館雜志,2015(08).
[3]涂世文,金武剛.“互聯網+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公共圖書館法》“線上線下相結合”要求研究[J].圖書館,2018(07).
[4]于世花,張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與智慧服務的構建[J].出版廣角,2017(02).
[5]張敷欣.“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思考[J].電子商務,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