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一直以來,習作教學總是令人擔憂。作文如做人,但很多老師教學時只重外在的“文”本身,“人文分離”,忽視學生內在需要和情感的表達,學生興趣不高,能力提升力度不大。習作教學要能夠把“人文”結合起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培養作文的人格,重視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習作的策略,從而達到有效的作文教學。
關鍵詞:人文結合;習作教學;能力;訓練
一、 作文需“人文結合”
(一) 從作文中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
作文是學生語言和思想的綜合體現。在批改作文時,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還要注意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如果從作文中發現了學生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自己美好的心靈,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創造性的思維火花,真摯的情感用優美的語言文字表現出來,教師就應該給予贊賞,通過講評加以表彰,給學生感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勇于探究與發現。在學生的作文中也可能會出現消極錯誤的東西,教師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思想方法去看待社會現象,可以通過評語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甚至與學生會心交談,通過這些方式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 培養學生“求真”的文風
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說真話,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說空話和假話,這不僅是對作文的要求,也是對做人的要求。教師要把握住這個標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不違背本心,說大話、空話和不著邊際的話。文品如人品,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求真務實,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育人的重要責任。曾經讀過一個小學生的作文,他在文中寫道:我今天經歷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被一個蒙面人拉到一條漆黑的巷子里,他打暈了我,后來的事我就不知道了。等我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被套了一只麻袋,透過縫隙發現一間堆滿雜物的屋子,里面沒有人。我意識到自己是被綁架了,我得趕緊逃跑,不然綁匪會撕票的。于是我連忙解開繩子,從麻袋里出來,跑回家了??吹郊依锏陌职謰寢?,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老師在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先是給這個孩子批語:你真是一個機靈的孩子??珊髞砀杏X不對勁,老師就找到這位同學,詢問是否真的遭遇了這種情況,學生最后告訴老師,作文里的內容其實是假的,是他把電影里的情節嫁接到了自己身上,原因是他實在不知道要寫些什么。在這種情形下,老師引導學生不能隨意捏造,要注意觀察生活,多閱讀,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后來這個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造假的情況,而且每次作文都能夠寫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感而發。教師如能經常這樣因勢利導,學生就能逐步體會到作文就是如實地寫出自己想要說的話,就能逐步養成說真話、不說假話、空話的好品質。
(三) 培養學生誠實、勤奮的品格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作文是練出來的。對于在作文中勤于思考,勤于觀察,勤于練筆的孩子,老師要多加賞識與鼓勵。現在的小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有的學生會利用網絡、報刊、微信等把別人的東西抄在自己的作文里。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如發現抄襲現象,應及時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寫自己所想,做誠實的人。對于那種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作文大全、優秀范文的做法應該堅決杜絕,因為學生不僅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更失去了誠實的做人本色。
二、 作文中重視語言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語言能力,指的是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觀察主要是指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前者是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后者是認識事物的能力。好的作文不僅表現在遣詞造句的語言文字層面,更表現在作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作文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和觀察能力的訓練,能使學生具備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的能力。通過觀察和思維,能把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情感表現出來。
語言表達和觀察兩種能力的訓練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語言的表達不能離開觀察、思維的訓練而單獨存在。離開了觀察和思考,學生無所聞、無所感,那么語言文字的表達也就失去了意義,反之亦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在觀察和思考的時候對事物的認知很多時候是零散的,甚至是無頭緒的。只有經過認真地組織安排,通過遣詞造句形成語言體系,這些零散的東西,才能變成明確的有邏輯的思想內容。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 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
(一) 實虛并舉,使學生有豐富的內容可寫
作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小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們的世界里除了真實的生活以外,還有一個想象的世界。課標中多處提出,要讓學生寫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見聞,就是寫耳聞目睹的實實在在的事物,這是寫實;寫想象,就是寫并非現實存在的想象和幻想的內容,這是寫虛。寫實和寫虛并舉,充分考慮了學生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實際,不僅能使學生有豐富多彩、新鮮奇特的內容可寫,而且能使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 改進作文的命題、指導、批改和講評
改進作文的命題、指導、批改和講評,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限制較多,導致學生想寫的不能寫,不想寫的硬要寫。課標強調在作文批改時要重視學生自我修改能力的培養,要放手讓學生自由表達,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三) 降低在表達形式方面的要求
文章的形式是指它的結構、語言和體裁等。對小學生的習作,結構、體裁等都不作要求,只要求把語句寫通順,把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說明白。根據這樣的要求,學生作文時主要考慮的就是想要告訴別人什么,怎樣使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們就能真正做到自由表達自己的心聲。
四、 作文訓練應與口語交際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一) 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訓練相結合
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作文的前提。一般會說的孩子大多會寫。小學語文教材也把口語交際放在習作的前面,目的是引導學生先說后寫。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堅持從說到寫,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有了寫話的思路,這就降低了書面表達能力訓練起步階段的難度。但是從說到寫要掌握好“說”的度,能夠把“說”作為寫的基礎,說寫結合。另外,在不同的年級,“先說后寫”時說和寫的比重要有變化。在低年級,說得可多一些,到中高年級,說可以少一點,寫的比重加大一些。
(二) 作文和閱讀訓練整合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進行作文教學應把作文和閱讀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與語言表達的方法。所有這些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進行感受和理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的思想內容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優美性,揣摩作者表達的思路,掌握表達順序,體會作者對客觀事物的獨到見解。同時,引導學生還要多讀書,讀好書,加強語言積累,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通過這樣一篇篇地閱讀,消化吸收,日積月累,學生對于如何觀察分析事物、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認識日漸提高,語言積累也日漸豐富,這就為寫好作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閱讀的收獲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靈活地運用從閱讀中學到的好詞佳句和表達方法。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感受和理解,無意識地會把作者的一些構思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運用到寫作中,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有意識地發現,對于運用恰當的大力表揚,運用不恰當的酌情加以指導。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簡單地采用讀一篇仿一篇的立竿見影的做法。因為仿的只能是形式,作者獨特的思想與見解是沒法仿的。要使學生具有獨到的見解,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和理解,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劉濟遠,莫崇芬.新課程小學作文導寫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守恒.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俞發亮.中國學生作文惹爭議[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莫莉,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