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時,應先改變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講解語文課程內容時,積極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探究性教學法以及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應用多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逐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然會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改中強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講解新課程時,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不僅落實探究性教學法,還創新了教學模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應用合作教學法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開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主動表現自我,并認真思考、分析教材內容,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可見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新課改過程中提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教學中為了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先更新教學理念,而后,運用探究性教學法,耐心指導學生探究課本中的知識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究,并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這不僅轉變了教學觀念,還創新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探究能力。此外,很多教師始終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法,長期機械性地講解語文知識,導致學生不主動學習,很容易產生厭煩感,而要想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重視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與此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多個合作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激發學生合作能力,又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討論和總結,最終高效歸納知識點,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團結協助能力。由此可見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二、 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模式研究
(一) 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
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活躍課堂氛圍,應先創新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根據教材內容,分配角色,引導學生依次扮演角色,使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我,在表演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在深入理解后,快速掌握課文主旨,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會進一步提高。
例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教師帶領學生先閱讀課文,之后,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分別進行角色扮演,調動全體學生分析課文內容,使其明確文中故事情節,并結合人物的性格特點,表述臺詞,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魯智深的形象,還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學生在學習中快速記憶、理解文中內容,必然會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由此可知,教師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法非常有效,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必然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開展實踐活動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在講解教學內容時,立足于教材,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實現創新教學模式的目標,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從而組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表現自我,消除不良的學習情緒,學生不再感覺語文課程枯燥乏味,進而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實踐活動中說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可見,開展實踐活動非常重要。
例如:在學習《橋梁遠景圖》時,教師先講解課文內容,之后,帶領學生走到靠近橋梁的位置,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橋梁的特點,并要求學生結合文中的主旨,說出感悟和橋梁的特征,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以及認真觀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思熟慮,最終總結出課文的中心思想,踴躍舉手說出想法,學生依次表述后,教師對學生說出的觀點詳細講解,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完全理解后,扎實掌握教學內容,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三) 運用合作教學法
初中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時,要充分認識到長期灌輸知識,只會導致學生不主動學習,致使學生積極性不高,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創新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將合作教學法落實于教學環節中,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成績、性格特點、理解能力,合理構建合作小組,確保各組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相互幫助、互相合作,調動全體學生主動投入到合作當中,逐漸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學生在合作中積極溝通和交流,說出想法和觀點,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增強學生的凝聚力,還激發各組成員相互探討后,主動配合整理知識點,學生積極合作,在相互配合過程中高效總結語文知識,不僅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提高團結合作能力和歸納能力。
(四) 應用探究性教學法
現如今,初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教學期間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注重應用探究性教學法,從而根據課本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出答案,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后,認真探究課本內容,必然會增強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課文,之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容自主解決,以及自主探究得出文章的主旨,激發學生主動閱讀課文興趣,一邊品讀一邊探究文章各段的含義,整個過程中學生注意力專注,思維活躍,認真思考文中描繪的畫面以及抒發的情感,逐漸探究得出課文以描寫蘇州園林為主,以及運用諸多優美的詞語,描繪景色,學生在探究中不僅積累好詞佳句,還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有效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可見教學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法,有利于加強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為了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教師應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勢必會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文平.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創新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28):339-340.
[2]傅國力.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分析[J].學周刊,2018(22):50-51.
[3]胡雙.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150.
[4]田春苗.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界,2016(28):47-48.
[5]王昀.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
[6]余少敏.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探討[J].速讀旬刊,2015.
作者簡介:
張軍虎,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