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 袁小華
摘 要:文章分析了“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兩種發展模式,提出了“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優化發展環境,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提煉特色主題、加大宣傳力度、規范文化旅游行業管理多方面提出了“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策略,對于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以及地區經濟的有效發展是一種促進。
關鍵詞:“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市場運營
基金項目:本文系課題“以‘臨川四夢戲劇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產品設計”(YG2018224)研究成果。
一、對“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認識
發展“臨川四夢”文化旅游,需要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合作實現,雙方合作依托地域文化資源優勢進行產品創新研發,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旅游產品,這樣才能推動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 “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所開發的產品主要是旅游演藝產品,這種產品創新性較強,深受游客歡迎。目前,“臨川四夢”文化旅游是以以下兩種模式實現發展的:
(一)主題文化演出模式
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要研究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基于消費者需要對產品類型內容進行設計,能夠充分利用外在環境優勢進行產品的開發。目前,“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所采用的一個重要模式是主題文化演出模式。
在進行產品開發的時候,需要結合游客需要及文化優勢,確定旅游產品的主題,這是核心工作,通過文化主題的有效確立,提升旅游景區的競爭能力。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要扎根于文化之中,否則這種產品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現在很多旅游者選擇旅游不僅僅是為了游山玩水,游客更加重視的是能夠體驗異地文化,體驗異地的民俗風情,感受異地文化的差異性和新奇性。如果旅游產品缺乏主題文化,流于形式,與眾多旅游產品雷同,那么這種產品開發就是沒有價值的。如果缺乏主題文化,旅游產品就會缺乏文化內涵,很難引發游客心理上的共鳴,難以滿足游客獵奇的需要。因此,在進行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時候,必須要能夠基于主題文化演出模式進行資源整合,產品主題定位要根植于旅游地區及旅游景區的文化資源,這樣才能實現發展。比如,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這部旅游文化產品的質量就很高。這一作品以劉三姐文化為主題,將地域文化與地區美景有機地融合起來進行產品開發,這樣游客既可以欣賞到獨具風情的地域美景,也能夠有效地體驗到劉三姐文化的精神內涵,這部作品帶給游客強烈的審美體驗,使游客終身難忘。
(二)市場化運營模式
“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所采用的另一個重要模式是市場化運營模式,文化產品的開發實現了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在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在產品經營管理過程中嚴格遵循市場運作規律,企業對市場需求進行明確定位,并針對旅游市場的需求情況進行產品的開發,并結合產品需要加大宣傳,做好市場營銷工作。在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堅持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能夠聯合餐飲業、出版業、制作業等相關產業,實現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產業結構,延伸文化旅游產品的產業鏈,積極開發相關衍生產品,實現資源共享,有效發展。
二、“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與旅游融合程度不足
目前,雖然“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存著著文化與旅游融合程度不足的問題。文化建設部門與旅游建設部門沒有做到密切聯合,兩個部門分屬不同的體系,在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中沒有實現有效的配合,市場融合度不高。文化部門重視的是產品文化層次的發展,很容易忽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而旅游企業在產品開發中,更重視把文化作為一個牌子,不重視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與表現。要突破這種局限性,必須要提升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度,真正實現產業的融合。
(二)“臨川四夢”文化旅游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雖然,現在相關部門比較重視“臨川四夢”文化旅游主題的開發,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提出要能夠圍繞臨川文化核心元素進行旅游文化產品開發,使“臨川四夢”文化成為地方旅游發展的亮點。但在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中,相關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臨川四夢”文化挖掘與地區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的融合,文化旅游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
(三)“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規模較小
雖然“臨川四夢”文化旅游在近幾年發展很快,相關部門也較為重視這種旅游產品的開發,但由于相關文化旅游發展的時間較短,文化旅游開發者對“臨川四夢”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認識度不是很高,在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不重視文化旅游產品的規模化發展,這就導致“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發展策略
(一)優化發展環境
地方政府要支持“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發展,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政府要能夠基于“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發展的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加大文化宣傳及文化旅游產品宣傳的力度,并能夠選定一些的旅游項目進行開發指導,在項目前期要能夠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使文化旅游項目能夠發展起來。我們知道在“印象·劉三姐”和“印象西湖”等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地方政府就投入了一定的資金,支持項目開發,拓寬了項目融資的渠道,這樣,相關項目實現了成功發展。另外,政府還需要針對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積極支持旅游企業以“臨川四夢”文化為依托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在稅收方面要能夠給相關旅游企業以一定的優惠,能夠為旅游企業發展文化旅游產品提供較好的投資環境,并且政府要能夠積極牽線文化部門和旅游部門,使兩部門聯合起來進行旅游文化產品的開發,能夠真正提升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的品質,對旅游文化產品開發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這樣,就可以營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環境,旅游文化產業才能實現創造性的發展。
(二)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要走產業融合的道路,文化旅游產品的有效開發需要相關產業的有力支持。政府要做好引導工作,能夠積極引導文化旅游企業與其他企業融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地區經濟的有效發展。
我們知道,“印象·劉三姐”這個旅游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得益于產業融合。這個旅游項目是在桂林旅游業與當地的信息技術產業及地區制造業合作的基礎上開發推廣的。“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也需要相關地區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廣告業的相互合作,只有相關產業進行合作,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圍繞“臨川四夢”文化旅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甚至形成產業集群,這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才有保障。相關產業要實現融合,能夠從食、住、行、游、購娛樂等方面出發,進行旅游文化產品的系列開發,能夠通過產業融合,合作開發出富有文化特色的產品,形成一定的規模,這樣,各行業也能夠基于合作發展起來。
(三)提煉特色主題
要實現“臨川四夢”旅游文化產品的有效開發,必須要重視特色主題的提煉。在進行旅游項目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旅游部門要與文化部門合作,整合資源優勢,提煉出富有特色的主題。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文化旅游產品項目存在雷同的情況,所開發的項目不能有效地吸引游客,最終項目難以實現有效的盈利,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項目主題不夠突出。在項目設計開發階段,就要綜合考慮環境因素、文化因素,使項目內容不僅能夠展示優美的環境 ,同時能夠反映出特色的“臨川四夢”文化。比如“尋夢牡丹亭”這個旅游項目的開發主題是非常鮮明的。因此這個項目也是很成功的。這個項目以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愛情為主線,有龐大的演出隊伍進行文化表演,對經典故事情節進行演繹,這種主題很容易從情感方面打動游客,并且,這個項目以夢湖為舞臺,舞臺設置中應用了先進的燈光技術營造出了美輪美奐的舞臺環境。這個項目的設計非常成功,且因為主題突出,環境渲染到位,能夠帶給游客強烈的感官享受。
(四)加大宣傳力度
要實現“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的有效發展,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現代人的旅游消費意識較強,很多人愿意在旅游方面進行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加大旅游產品的宣傳,盡可能多地吸引游客,就成為旅游企業創收、地方政府創收的重要手段。目前,大眾傳媒對消費者行為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相關部門要能夠積極借助于大眾傳媒手段進行旅游產品的宣傳,能夠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使更多的人認識到“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價值和意義。另外,現代人對互聯網依賴程度較高,借助于微信、微博等新手段進行旅游產品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旅游企業要能夠積極借助于新型的營銷方式,加大宣傳,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能夠借助新媒體方式加強與游客的溝通,能夠及時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工作,要基于游客需要,對文化旅游產品進行不斷完善,要能夠不斷創新產品宣傳方式、營銷模式,有效激發游客對產品的消費熱情。要借助于宣傳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知名度,這樣,企業才能實現有效的盈利。
(五)規范文化旅游行業管理
規范“臨川四夢”文化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游客接待能力和素養,保障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這是促進“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實現創新發展的保障。相關部門要能夠借助于先進的旅游管理理念開展管理工作,能夠以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入專業團隊開展旅游管理方面的工作。
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文化旅游行業管理體制,加大對導游人員、講解人員等旅游從業者的業務培訓,制定規范化、標準化的旅游從業規范,對旅游產業者的行為進行規范,營造出安全誠信高效的旅游服務環境。這樣,文化旅游產業才能實現健康發展。
總之,“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文化與旅游融合度不是很高,相關資源還沒實現有效的整合,特色產品開發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新形勢下,要加大“臨川四夢”文化旅游的宣傳工作,深入挖掘“臨川四夢”文化內涵,結合資源優勢,不斷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這樣的產品才能適應旅游市場的需要,滿足游客的需求。也只有實現旅游開發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保障高品質的旅游產品的有效開發,旅游業健康發展才有保障,地區經濟發展才有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正華.撫州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9(10).
[2]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N].廣元日報,2019-08-05(A01).
作者單位: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